赴文学之约,赏湖湘风华——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观察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黄煌

2024年冬至时节,岁末的寒夜中,一朵文学之花却绚烂绽放,那便是湖南本土的芙蓉文学榜。

赴文学之约,赏湖湘风华。12月21日晚,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盛典在湘江畔唐风古韵的铜官窑古镇举行。活动揭晓了20部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上榜作品,并为读者带来一场以文学为主题的岁末视听盛宴。

寒冬里,观一朵“芙蓉”绽放

作为湖南首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期刊榜单,“芙蓉文学双年榜”是芙蓉杂志社策划的大型文学品牌活动,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指导,每两年举办一届。

当晚,活动宣布了入选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文学图书榜”的作品,分别是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王跃文的《家山》、鲁敏的《金色河流》、葛亮的《燕食记》、艾伟的《演唱会》、蔡测海的《假装是一棵桃树》、孙郁的《寻路者》、阿来的《西高地行记》、马累的《向晚》、胡续冬的《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诗选》。其中,《星空与半棵树》为桂冠作品。

入选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芙蓉杂志榜”的作品,分别是叶舟的《凉州十八拍》、老藤的《草木志》、陶丽群的《净脸》、肖勤的《海边的向日葵》、郑小驴的《衡阳牌拖拉机》、罗伟章的《芦苇》、东君的《山雨》、陈年喜的《缝衣记》、汗漫的《盐城记》、刘年的《记事或歌谣》。其中,《凉州十八拍》为桂冠作品。

文学奖项、榜单不少,芙蓉文学榜有何特别之处?

“现在比较重要的文学省份,都有自己的文学奖或者文学榜。湖南作为一个文学大省,这方面不能落后于人。”湖南大学教授、第二届芙蓉文学双年榜终评委员会委员、芙蓉文学图书榜副主任谭桂林认为,芙蓉文学双年榜的设立,不但对湖南文学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还能引领全国范围内文学创作的发展方向。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则表示,榜单旨在打造全国标杆性的文学品牌,呈现湖南期刊的价值维度。

古镇中,赏“文学与历史相拥”

夜晚的铜官窑古镇,宛若一位历经沧桑的历史守护者,静静伫立在时光的长河之畔。以芙蓉文学盛典的名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创作者们齐聚一堂,这一晚,文学在这里与历史相拥。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再卑微的骨头也流淌着江河。有“矿工诗人”标签的诗人、散文家陈年喜以粗粝的呐喊,感动、鼓舞了万千读者。现场,陈年喜感叹文学对自己的影响:“如果说地理、生活、人群这些组成了一面镜子,那文字就是映现在镜子里的相,它形成并影响着文学,反之,文学也生成、影响着生活与世界。”

从《国画》到《家山》,作家王跃文在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艺术表达,又有对历史长河的人文发现。谈到创作动力,王跃文说:“现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为什么还要讲述近百年前的人和事?这基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察与思考。我想努力挣脱关于过往人事的既定概念,笔触回到真实的山川大地和芸芸众生,回到被历史名词定义过的岁月,那些岁月必定还另有面相。”

在现实主义的乡土守望与浪漫主义的星空仰望中,获文学图书桂冠的小说《星空与半棵树》如磅礴交响史诗般,回声嘹亮。作者陈彦认为:“现实主义不是对现实的一种简单模仿,而是深度参与到生活的具体演进过程中,并艺术地把握和表达现实的重要方式。古往今来,一切文学艺术,只有为普通民众发声,才可能成就一门伟大的艺术。”

AI时代,看作家如何与科技共舞

事实上,在中国文学界,芙蓉文学榜算是“晚生子”,但它直面当代生活的价值观却早已打上了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烙印。

“开文学会议的时候,好像我们谈论时代的时候多,谈论文学的时候少,(AI的到来)很多时候是自己吓自己。”“实际上文学深刻的那一部分,内在的那一部分,我们依然还没有表达够。”

除了关注当代优秀文学作品,12月20日晚,一场“AI时代文学的创作走向与价值归依”座谈会在铜官窑古镇进行。会上,众多芙蓉文学榜上榜作家、编辑、出版社代表们畅所欲言,共同探讨摆在每一位写作者面前紧迫的问题——如何与AI共舞。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罗伟章就认为,可写的内容还很多,“AI不AI,对作家而言不是问题”。

陈年喜则认为,随着技术发展,AI有足够的能力和作家对抗,面对这种对抗:“怎么写出你个人独特的内容,独特的感情最重要。历史和时代总是以大浪淘沙的形式在前行,AI一定是一个大浪。”

面对AI,写作者以不变应万变也许是妙招。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孙郁表示:“现代科技是流水线生产,但搞人文的人,最好还是保持手工作坊的趣味。在这样一个很时髦的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想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特有的一种方式生活,我可能也还选择原来那样的生活,不管AI不AI,反正就这样写下去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