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刑警》开篇就让人炸裂:一个煤矿的保卫科怎么会有枪支弹药,不但有54式和64式手枪,竟然还有56式冲锋枪。
这是影响巨大的西山矿大案。
大年三十头天夜里,4个拿着枪的歹徒开着一辆北京212吉普车,直奔矿区。
那时候,工人们都已经放假回家了,门卫也不查进出的车,吉普车就这么大摇大摆地开了进去。
这4个歹徒分成两组,一组冲向经警室,另一组奔保卫科去了。他们一进门就啥也不顾,见人就打。
两边就这么干上了,54式、64式手枪,还有56式冲锋枪都上阵了。
剧中交代,西山矿那会儿有92万工资款呢,矿工们都好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了。这90多万要是被抢了,上面对不起领导,下面对不起工友,所以啊,保卫科和经警们豁出去了,最后总算是保住了这笔钱。
有人觉得,为了这点钱搭上几条命不值得。但你得想想那时候的情况,一切就都能理解了。
百万块钱虽然现在听起来不多,但在当时那可是笔巨款啊!再加上那时候全国经济都在转型,东北那边好多国企,特别是那些资源快没了的,都关门了。工资对矿工们来说,那就是命根子,是希望啊。
保卫科的人天天紧绷着神经,轮班拿着枪守着,看到歹徒拼命保护也是应该的。
其实啊,西山矿这事儿是根据1995年1月28日鹤岗那个持枪抢劫案改编的。
剧里的情节和鹤岗那个案子几乎一模一样,有经警,有保卫科,还有枪呢。
保卫科配枪是特殊历史时代的产物。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了一段时间,又动荡了一段时间,到了70年代末,问题都堆一块儿了。到了80、90年代,警察不够用,老一辈的退休了,新的又没跟上,社会治安压力山大。那时候啊,大中型国企、机关、学校都开始设保卫处或者保卫科了。
特别是东北那边,因为离苏联近,重工业也发达,保卫科设得更多。那时候怕打仗,东北那边大点的单位、乡镇都搞军事训练,归省市的军分区或者人武部管,还有民兵预备役这样的组织呢。
80、90年代啊,好多国企都有自己的家属区,一个区好几万人呢。人多了,事儿也就多了。那时候啊,大企业、机关基本上都有保卫处或者保卫科,他们还能管点小事儿,比如偷东西、打架啥的。
那时候警察不够用,保卫科、保卫处就帮了大忙了,稳定了社会治安。
配枪这事儿啊,那时候挺常见的。不光是国企、大商店的保卫科有枪,他们还有执法权呢,没枪咋执法啊?
到了90年代末以后啊,社会治安好点了,警察也够用了,国企也改革了。保卫科、保卫处也开始改革了,有的变成了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有的呢,就和别的工人一样,得重新找工作了。
企业自己设保卫科还配枪啊,这就成了过去的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