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曾经以精湛的工艺和卓越品质闻名于世的“日本制造”跌下神坛,不断曝出安全及造假丑闻。
百年企业小林制药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导致消费者健康受损,日本汽车企业频频曝出“数据造假”丑闻等引发广泛关注。
红曲风波震动日本内外
2024年3月底,日本知名企业小林制药公司对外承认其生产的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可能致人健康受损。
随后,媒体爆出有大量消费者在服用小林制药问题保健品后出现急性肾衰竭等健康问题。
日本厚生劳动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有397名消费者因服用问题保健品死亡,2641人就医,544人住院治疗。
事实上,早在2024年1月中旬,小林制药公司便已收到了第一份问题保健品致消费者健康受损报告。自2月初起,公司相关部门每周都向时任社长汇报相关情况,但一直没有及时向外界告知此事并宣布召回问题产品。
这种拖延与隐瞒的做法引发了外界批评。
小林制药公司召开新闻发布会就问题保健品向公众道歉(记者拍摄)
2024年12月,小林制药保健品事件受害者援助律师团代表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发以来,受害者很难与小林制药建立联系,该公司也未能回应受害者的赔偿要求,小林制药没有展现出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
业内人士指出,小林制药的红曲保健品名义上是食品,但其有效成分其实是药品。而小林制药公司使用“红曲聚酮”的名称以功能性标示食品销售,有意规避了严格的药品审批流程。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师田代秀敏指出,小林制药是典型的日本家族企业,做经营决策时往往优先考虑家族利益。而日本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于2015年设立了宽松的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这一制度虽然减轻了生产商负担,却以牺牲消费者的健康为代价,因此,日本政府也难辞其咎。
事发后日本厚生劳动省官员进入小林制药工厂进行调查(记者拍摄)
田代秀敏:“在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下,日本相关的政府部门只是审查企业提交的参考资料,不需要对相关食品功效进行临床试验,政府机构也不进行检验,忽视了导致消费者健康损害的隐患。”
日本五大车企数据造假集体曝光
2024年6月,日本多家汽车制造商数据造假丑闻被集体曝光。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当月通报,丰田、马自达等5家汽车制造商的38种车型存在碰撞测试、刹车测试等多项数据造假行为,引发大规模车辆召回。
丰田汽车在日本东京街头随处可见(图自视觉中国)
一系列丑闻让消费者对这些品牌车辆的质量产生了怀疑,许多消费者考虑换成其他品牌的车,因为“今后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有必要重新审查整个汽车市场”。
有分析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日本汽车制造商过去在燃油车时代打造的品牌优势正在消失,这引发日本车企的普遍焦虑并铤而走险。
日本无限合同会社首席经济师田代秀敏认为,近年来,日企的违规操作增加已逐渐演变成恶性循环,“大家一起闯红灯就不害怕”的不良心理在制造业蔓延。如若持续,将震动日本经济。
日本制造为何跌落神坛?
2024年是“日本制造”出现信任危机的一年。素以“工匠精神”为傲的日本制造业备受打击,所谓的“日本制造业神话”正在被日本企业亲手推下神坛。
日本制造业究竟为何频繁出现丑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表示,日本制造业面临危机的根源在于日本经济社会长期面临的发展停滞;与此同时,危机的出现也是日本经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
丑闻频发反映出日本企业文化的弊端和改革的滞后。
造假事件接连发生,暴露出日本企业监管机制缺位,日本政府的监管体系可能存在漏洞,包括第三方监督和行业的自查自纠机制也未能有效发挥作用。
一些日本制造企业的设备老化和人手不足,也是引发问题的重要因素。
日本企业该如何应对?
然而,比起频繁的鞠躬道歉,日本企业和监管部门要想重拾信任、挽回声誉,更为重要的是拿出切实的整改措施。
项昊宇分析指出,日本制造业需要正视自身面临的问题,增强危机意识,通过一场刮骨疗伤的根本性变革,才有可能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
日本制造企业需加强公司治理改革,走出舒适区,对已形成路径依赖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作出改革,来激发企业家的精神。
进一步夯实日本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
日本制造企业需紧跟全球产供链的变化,调整自身生产和市场策略,积极拥抱国际化。
扬长避短与新兴经济体开展错位竞争,聚焦自身所长的领域和行业,做强以精益生产为典型的先进制造模式,体现出自身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