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号称“五毒”之首,但在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大塘北村宁夏八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博眼中,却十分“可爱”。他告诉记者,蝎子可是公司增收致富的“宝贝疙瘩”。
翘着长尾巴的蝎子。
12月24日,走进该公司蝎房,瞬间被温热潮湿的气息包裹,仿若闯入了蝎子的神秘领地。层层叠叠的蛋托间,成千上万只翘着长尾巴的蝎子肆意爬行,那场面足够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可张世博却熟稔地穿梭其中。
蝎子养殖。
“今年6月,我们从河南洛阳引入4万只东亚钳蝎,目前第一批种蝎已开枝散叶,繁殖了约24万只,第二批明年1月生产。”谈起养蝎初衷,张世博直言是被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蝎子浑身是宝,尤其药用价值极高,市场需求大。工厂化养殖成本低、见效快、周期短,是致富良方。”
今年4月,家住银川的张世博一眼相中月牙湖乡,果断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占地6000平方米的养殖基地,其中蝎子养殖房29间,按照标准养殖模式及合理的空间布局规划,可以容纳90万只蝎子。同时,配备先进的养殖设备,早早预订优质蝎种,开启养蝎大业。
养蝎门道可不少,蝎子喜温热、昼伏夜出,掌控温湿度是关键。“通过先进设备让养殖房温度常年维持在32℃—36℃、湿度保持在65%—85%。蝎子吃得香、长得快,还很少生病,这里就是它们的‘幸福宅’。”张世博打趣道。
虫房。
控温、湿度均靠设备来完成,但难题也接踵而至。蝎子食黄粉虫,也叫面包虫,本地难觅难寻,外购又经不起长途“折腾”,所以张世博决定自己培育黄粉虫虫卵。“黄粉虫蛋白质高,既能养蝎,又能食用,市场前景广阔。现在我们培育的黄粉虫膘肥体壮、数量充足。”张世博说。
如今,该公司的蝎子产业成效初显,保守估计今年收益可达70多万元。“蝎子是传统中药材,眼下每公斤收购价1500元左右,清水蝎3000元,盐水蝎4500元,供不应求。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养殖规模,还要进行深加工,推出蝎子酒、蝎子干,同时售卖种苗,多路并进。”张世博说。
蝎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宁夏唯一一家专业养殖、人工繁育的药用蝎子基地,集养殖、种苗繁育、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形成大型产业化养殖链条。该公司的蝎子产业还带动周边村民就业,临时用工一年可达300人次。
“测试很成功,温度完全可控,今年小试牛刀产了600公斤,之后肯定越来越多。”张世博说,今年公司并没有大批量养殖,主要先摸索蝎子在宁夏的过冬办法,如今已稳操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