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张铃/文12月25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说,网络上流传的“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经达到15%-20%”是谣言。
“根据权威机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其实我国的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只有大概2%左右。”谢斌说。
谢斌呼吁,有关调查要按科学规范的方法来开展,发布结果要向公众负责,不能无限地求流量,进行夸大宣传,传播焦虑情绪。
经济观察网注意到,谢斌提到的网传患病率是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中国、抑郁研究所等机构,在2022年6月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披露的。该蓝皮书数据显示,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前述发布单位提到,该蓝皮书是通过用户调研、文献研究、专家评定分析等方法,汇聚分析大量数据得出的。
谢斌提到的2%左右的患病率,或是自2012年12月启动、于2021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中的数据。该调查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9年间对73000多名6到16岁少年儿童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资料分析,调查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整体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重性抑郁障碍占2%。
该调查在学术界较受认可。经济观察网注意到,2024年7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上援引该调查的有关数据时曾说,“我国6到16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患病率是17.5%,这是正规的、比较科学的全国性的调查研究数据”。
谢斌提出,有三个因素或会带来数据的失真:
其一,一些与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有关调查的数据是在网络上自行收集的,来源仅是对一些自觉有症状的或者期望寻求帮助的人群,会带来数据的偏倚,不能代表普通人群中真实存在的情况。
其二,网络上有些数据可能仅仅通过简单的自行设计的问卷或量表调查,未使用科学的流调方法,也未使用真正有效的工具。有的报道提到抑郁的检出率,但检出的并不是真正的抑郁症或抑郁障碍,而是常见的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可能跟压力过大或长期睡眠不好、熬夜、内分泌失调等有关,是一过性的状态。而抑郁症是需要专科医生依据诊断标准来进行综合的专业性判断的。
“甚至一些调查连相关的概念都存在混淆,如未区分调查的究竟是情绪、状态、症状还是疾病。”谢斌说。
其三,有的研究指标是调查“终生患病率”,这是指在调查时间节点以前,人群里曾患过某种疾病的个体比例,其中一些康复者已不再是患者。有的研究指标指的是12月患病率,是指在调查时间节点以前12个月之内,群体当中患某种疾病的人数比例。数据是否可信,要进行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