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田柳北京报道
“儿童青少年处在心理健康的快速发展期,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都会对其生长发展带来影响。”
12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郑毅介绍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郑毅表示,概括起来分内因和外因,内部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但是很多心理健康问题受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如社会认知等。比如到青春期,孩子的认知可能变得容易偏激,容易情绪化,做事情、看问题容易绝对化,这都是心理认知方面发展的过程。“这时候如果我们不理解孩子,我们就会采取错误的干预方法,导致他的情绪没有合理出口,可能出现很强的心理反应。”
外部因素主要是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其中家庭因素方面,家长放纵、忽视、溺爱等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学校的学习压力也是一方面,如果过分强调以分数定胜负,这样会导致孩子出现极端的心理反应。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学校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孩子在学校不单纯学习知识,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出现偏差。
另外,社会环境因素也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比如网络,孩子是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个体,对外部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的调节和抵御能力比较弱,容易沉迷网络,有时候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应当如何进行干预和治疗?郑毅认为,前端预防很重要。“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要给孩子一个情绪出口,这样可以控制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对于存在轻微心理问题的儿童青少年,主要是家庭和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老师的疏导、关心,很多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对于出现某些症状但还达不到疾病诊断标准的儿童青少年,可以采取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手段减少疾病发生,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已经达到诊断标准的儿童青少年,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症状特征来规范治疗。目前主要的干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其中药物治疗对某些疾病是非常必要的。儿童发展变化较快,如果及时治疗的话,很多孩子的恢复都非常好、非常快。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有非药物治疗,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另外,健康的饮食和运动都可以在儿童治疗中发挥作用。
“我们要了解精神疾病的治疗是综合性的,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家庭都需要积极配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度,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支持环境,帮助孩子早日康复。”郑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