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热词盘点:“老字号”“土特产”不断破圈,历史经典产业如何历久弥新?

钱江晚报 2024-12-25 21:46:52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孙婧宜

今年,浙江各地的“土特产”火了一把。6月,浙江出台《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举措》和《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一系列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土特产”“老字号”,在政策的春风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回溯至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历史经典产业”这一概念,将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根雕、石雕、文房、青瓷、宝剑等产业进行集纳。

浙江为什么如此重视历史经典产业?历史经典产业该如何历久弥新、再创经典?

浙江省对历史经典产业的重视源于其独特价值。与新兴产业相比,历史经典产业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以绍兴黄酒为例,数千年前,绍兴先民就开始酿造黄酒。从勾践“箪醪劳师”到王羲之“曲水流觞”,从陆游“逢欢醉插花”,再到鲁迅先生的“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一壶绍兴黄酒,不知醉了多少人。

历史沉淀不仅为这些产业提供了市场竞争“硬支撑”,还为文化传承铸就了宽广的“软平台”。当前,深入挖掘并传承背后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众多“老字号”的共识。其中,世代传承的独特工艺技艺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自1725年便伫立在绍兴鉴湖畔的鉴湖酒坊300年来始终坚持保护与传承着原工艺、原品牌、原厂址、原厂房,一坛黄酒从夏制酒药、秋制麦曲开始,到立冬开酿,立春榨酒封坛,经过222道工序,历时280天。“常年酿制黄酒,酒气熏蒸久了,有些柱子都变了色。”古越龙山鉴湖酒坊董事长钱峰说。

如果说世代传承的技艺让历史经典产业拥有不灭的灵魂,那么在现代市场浪潮中,创新与融合则是它们焕发新生的关键。

今年,中药茶饮强势“出圈”。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市中医院等医院纷纷推出了各种中药代茶饮。浙江省中医院推出乌梅汤2.0版,上线24小时共配出115万多帖。这股“中药热”催生了中药与其他食品领域的跨界融合,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等创新产品相继涌现。

“中药不再‘药’感十足,通过对传统方子的改良与优化,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调理自己的身体。”浙江省中医院相关负责人认为,这种转变不仅是对传统中药文化的一次生动诠释,更是中医药产业适应现代消费趋势、拓宽市场边界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

浙江丝绸产业则以“历史经典+国风生活+潮流文化”为配方,通过推出多元化产品、结合消费者需求细分风格、数字赋能增添文化内涵等方式,打破传统壁垒,奔向消费者。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教授姚琛感知到了产业的新风向。以服装市场为例,从此前火爆的香云纱单品,到2023年年底一米难求的宋锦,国风的走红,正在“吹”热这一市场。“以前,丝绸品类比较单一,往往以礼品和家居服为多。随着国风来袭,才慢慢以潮流服饰、文创等形式辐射到大众日常生活中。”

同时,有不少丝绸企业通过新兴技术融合,走出了科技赋能的“新丝路”。早在2021年,丝绸商万事利就建立了行业首家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实验室。2023年,还发布首个花型设计AI大模型,强大算力可为全球80亿人每人设计10万条不重样的丝巾。

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浙江历史经典产业在总体规模、集聚发展、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至6月,茶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黄酒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龙泉青瓷是全球唯一的陶瓷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产业、丝绸产业、中药产业、木雕产业的规模均超过了200亿元,其中丝绸产业已超过500亿元。

然而,当历史经典产业蓬勃发展之际,要长效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梯队的“断层”。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的人才迫在眉睫。

目前,浙江已在48所大中专院校开设了历史经典产业相关的19种专业。今年9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关于建立高等学校“1+1”对接赋能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4—2029年)》,确保每个历史经典产业至少有1所高校对接赋能。

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引导同样关键。不久前,省经信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在省工业和信息化财政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一定资金,给予最高3年合计30万元补助。

地方上,今年,绍兴发布立法计划,《绍兴老字号保护发展规定》列入初次审议项目;12月,杭州发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水平传承与高质量发展……

多方努力之下,这些“土特产”“老字号”将逐步实现从“老树新芽”到“枝繁叶茂”的转变,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新彩。

0 阅读:11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