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过70年辉煌历程、见证城市多个重要历史时刻的哈尔滨友谊宫完成提升改造。改造后的友谊宫延续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兼具现代时尚气息,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即将到来之际,将以全新面貌迎接中外宾客。
抚今追昔
打造文旅新地标
友谊宫原名“中苏友谊宫”,始建于1954年,地处松花江南岸景观群核心区域,紧邻斯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和中央大街,与太阳岛风景区、冰雪大世界隔江相望。历经70年发展,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式建筑群落,总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包括主楼、贵宾楼、迎宾楼、西餐楼、迎宾阁、友谊会堂,属哈市二类保护建筑,也是城市地标性建筑之一。作为哈尔滨市重要政务活动接待宾馆,友谊宫见证了多个重要历史时刻。
“经过多年运行,友谊宫内部管线和设施设备已经陈旧老化。市委市政府统筹考虑,批准了友谊宫提升改造方案。”哈城发投集团友谊宫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项目以“简约、安全、绿色、经典”为总体原则,以“抚今追昔中西合璧”为设计理念实施规划改造,在原建筑设计风格基础上,融入地域特色、俄式元素及现代时尚的设计理念,增强酒店辨识度和沉浸式体验感。同时,全面提升酒店整体功能和服务品质,最大限度发挥酒店功能属性,满足市场经营、政务接待服务保障等需求,提升友谊宫资产价值,打造城市文旅新地标。
利旧如新
中俄专家参与设计
为赓续友谊宫中西合璧设计理念,哈城发投集团特别邀请俄罗斯圣彼得堡伊·叶·列宾艺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尼古拉·奥列戈维奇·斯梅尔科夫、友谊宫原设计师李光耀先生的孙女李楠女士参与到项目设计工作中。两人对友谊宫室内空间规划设计提出了诸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按照设计方案,哈城发投集团充分发挥城建全产业链优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友谊宫改造建设。成本管控方面,企业依托合作方集采渠道,多方遴选比价,切实压降项目整体成本;选材用料方面,严格按照亚冬会保障宾馆建设要求,参照亚冬会场馆环保管控材料品牌白名单,选用低碳环保材料,打造绿色经典工程;修缮改造方面,采用“原工艺+原材质”方式,达到“利旧如新”效果;智能建造方面,项目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阶段应用,有效复核空间结构,科学布设机电综合管线;品质提升方面,搭载先进的现代酒店客控、安防、通信智能化管理系统和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酒店智能化体验感。
“叠加”施工
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友谊宫项目指挥部带领参建人员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友谊宫提升改造。针对项目工期紧,星级酒店材料品类多、造型复杂、设计细节方案推敲周期长,材料加工周期短等特点,项目指挥部引进先进管理团队梳理重点环节,采用“叠加法”取代传统的“大小流水法”施工方案,加速推进装修装饰。在项目现场,最多时有1500余人同时施工,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进度。
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紧密配合,精益求精。如在材料选用上,设计团队将会堂1层、4层墙地面石材“帝王米黄”调整为“白玉兰”,主楼1层迎宾柱石材“金色银河”调整为“古漆黑”,主楼地面拼花石材“雅士白”调整为“鱼肚白”。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设计优化,协调调整石材,重新组织加工生产,确保按期送达。安装人员按照“一段墙、一根柱、一组人”的要求,全面组织安装工作。参建团队齐心协力、灵活调配、紧密衔接,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韵味依旧
酒店品质全面提升
修缮一新的友谊宫拥有中式建筑风格的大门牌楼、金属格栅与石材墙面虚实结合的院墙,实现流动的水体与错落层层递进的中式古典石材墙面相结合,整体呈现出组合式立体建筑园林景观。
通过高大金属玻璃大门进入友谊宫主楼大堂,现代酒店气息扑面而来。设计师将俄式元素与中国符号设计语言自然地融入地域特色之中:大型油画《雨后的中央大街》悬挂在大堂主立面上,大堂中央一组爱奥尼克圆柱与水晶吊灯相呼应,水刀石材工艺铺装地面采用中国传统灯笼图案……
改造后,友谊宫客房总量为280间,采用不同的油漆做法、颜色对比、比例关系,让空间立面协调统一。客房、卫生间装修采用米色带有肌理感的大理石材质,通过分缝处理,呈现出立体、温馨、明快的效果。
友谊会堂入口大堂、前厅、多功能金色大厅、会见厅、会议室等,设计风格低调内敛,动线规划合理,设计语言简洁明快,在主要空间立面上,创作反映哈尔滨历史人文风貌的大型油画,呈现城市百年历史底蕴,承载政务会见、会议等重要职能。全新的友谊宫中餐厅、中式宴会厅、地域特色餐厅,装修设计满足客人多层次的审美需求,形成友谊宫独特而丰富的餐饮体验。
哈城发投集团友谊宫项目指挥部负责人介绍,目前,友谊宫正在推进试运行工作,友谊宫管理运营团队将从细节入手,不断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品质,为重新开业运营做好准备。届时,友谊宫将依托中俄历史文化交融底蕴,发挥现代酒店功能,向广大市民、中外游客和国际友人展现哈尔滨的热情好客和无限魅力。
张佶宋怀志哈尔滨日报记者张旭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