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为民三址同辉砥砺歌行——国家大剧院17载赓续奋进展现新文艺新气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26 07:36:22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2024年12月22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17周年特别时刻。同时,北京艺术中心也步入开幕运营一周年的关键节点。

十七载弦歌不辍扬帆进,十七载风华正茂破浪行。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国家大剧院始终秉持“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办院宗旨,在“一院三址”新格局下推动各项事业提质增效,全面展现新时代文化发展新气象。

其中,“六大平台”建设成为推进国家大剧院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且成绩斐然:艺术航母承载高频大体量优质演出服务观众,激情创作涌现原创精品,于传统与现代交织中弘扬时代主旋律,厚植文化自信;文化外交舞台彰显大国风范,艺术普及滴灌深度耕耘,全龄覆盖惠民暖心,文明观演蔚然成风;科技赋能舞台,创新艺术表达新语汇,拓展多元艺术新空间。

守正创新,“艺”心为民;一院三址,同辉共振。未来,国家大剧院将继往开来,铿锵笃行,为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赓续奋进,为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砥砺歌行。

尼尔森斯与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会

■艺术航母承载经典

关键词·表演艺术中心平台

艺术航母,承载经典,使命在肩。

2024年,国家大剧院以“一院三址”的卓越布局,在演出体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跃升。11个剧场、1.3万个座席、每年演出约1200场,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展现出在全球文化艺术领域的卓越地位与影响力。

国家大剧院众多艺术节品牌交相辉映,精彩纷呈。“国乐之春”演绎着国乐亘古绵延的生命力;“五月音乐节”深耕室内乐的无限创造潜能;“漫步经典”构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音乐生活画卷;“八月合唱节”主题多元丰富,形式绚丽多彩;“国际戏剧季”为各国艺术家及戏剧爱好者搭建起国家级、国际性的戏剧艺术展示、交流、鉴赏平台;“歌剧节”汇聚世界经典剧目与民族原创佳作;“舞蹈节”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舞姿中感受人类情感的共鸣与艺术的极致;“醇·萃古典”汇聚当代古典乐坛的顶级阵容,传递出古典音乐的无穷魅力。“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贯穿全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远魅力。国家大剧院在艺术传承中始终不忘顺应时代发展,始终发挥着引领作用。

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指挥家祖宾·梅塔、尼尔森斯、谭盾、艾森巴赫、捷杰耶夫、梵志登、马琳·艾尔索普、图冈·索契耶夫、库伦齐斯、水蓝;演奏家齐默尔曼、波格莱里奇、穆特、布赫宾德、丹尼尔·弗洛绍、艾利索·维萨拉茨、郎朗、王健、殷承宗、张昊辰、吕思清、宁峰;歌唱家曹秀美、乔伊斯·迪多那托、布拉·格兹玛娃以及爵士音乐家赫比·汉考克、温顿·马萨利斯;京剧名家孟广禄、魏海敏、史依弘、王佩瑜……中外艺术家星光璀璨。维也纳爱乐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英国爱乐乐团以及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古巴国家芭蕾舞团等国际名团接连亮相。

国家大剧院在“一院三址”格局下,首次把当下备受年轻观众喜爱的音乐剧引入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版图”: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原版伦敦西区音乐剧《猫》等演出深受观众好评。

演出艺术门类的拓展,使得国家大剧院这艘文化航母在艺术的广袤海洋中奋勇破浪,开辟出崭新而绚烂的艺术航线。这不仅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深厚积淀,亦引领着新时代文化艺术的深入探索与创新。

“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民族舞蹈专场演出

■艺术原创深耕精品

关键词·主题原创艺术平台

“三团两队”,探索原创,创演精品。

国家大剧院积极探索艺术创作的创新之路,管弦乐团、合唱团、歌剧演员队、戏剧演员队、BDA青年舞团,朝气蓬勃,动能澎湃,推进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与创新,展现出无限的活力与潜力。

17年来,国家大剧院在经典母题中深入挖掘,2024年新制作了一系列经典原创作品,为大众提供高质量文化供给。

值甲午海战130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推出原创话剧《邓世昌》,“撞沉吉野”,向死而战,邓世昌报国的热忱、纯粹的坚守,唤起了当代观众的强烈共鸣。

国家大剧院制作瓦格纳歌剧《指环》之《莱茵的黄金》,以充满未来主义的舞美风格,为观众呈现出一场舞台视觉盛宴;新制作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则由9个国家艺术家的主创班底为这部经典作品带来了国际化视野的当代表达。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国家大剧院制作京剧《白蛇传》尝试探索全新的故事形态和解构视角,运用高科技手段丰富空间、情感表达,将京剧传统乐队与数字乐队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新的视听体验。

国家大剧院首部户外沉浸戏剧演出——森林剧场版《仲夏夜之梦》、话剧《一仆二主》、《乌鸦与麻雀》风格各异,将经典之作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12月在北京艺术中心迎来世界首演的《战争与和平》是国家大剧院创作推出的首部原创音乐剧。该剧的问世标志着国家大剧院的艺术创作在原有的“歌乐舞剧戏”五大门类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疆域,也为国家大剧院建院17周年、北京艺术中心开幕1周年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格局的承载下,中外题材剧目轮番上演,生动彰显了剧院的文化活力与艺术魅力。经典与现代的交错、东西方艺术的交汇,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使得观众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国际文化的包容与广博。

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

■艺术交流广结艺友

关键词·文化交流合作平台

交流互鉴,多彩丰富,沟通无界。

建院以来,国家大剧院以“国际性”为办院宗旨之一,秉承开放包容的理念,推动各国文化交融,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从2019年起,国家大剧院连续举办“世界剧院北京论坛”“世界交响乐北京论坛”“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并发起成立世界剧院联盟,吸引了来自22个国家的34家艺术机构成为联盟会员。

2024世界剧院北京论坛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以“世界表演艺术——迈向可持续的未来”和“美学·声学·共生”为主题,首次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台湖舞美艺术中心“一院三址”共举行10场论坛活动,近300位全球表演艺术机构代表围绕青年艺术家培养、艺术普及与观众培养、剧院运营管理、声学美学与舞台美术的融合、音乐剧的创作发展等热点议题交流讨论,共同探索全球表演艺术面临的机遇挑战。

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在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国家大剧院与联盟会员机构还通过联合制作歌剧、推出线上演出,成员交流互访等多种方式加深合作,书写着艺术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今年10月,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假面舞会》亮相中东顶级艺术殿堂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这是国家大剧院深耕世界经典的又一次突破,更是世界剧院联盟会员机构间深入联结的生动书写。与此同期,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赴俄罗斯展开巡演,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三场音乐会,并开展多场交流活动。此次巡演被列为2024-2025中俄文化年活动之一,不仅是国家大剧院与国际优秀艺术机构交流合作的结晶,还是两国深厚情谊不断赓续、人文交流日益加深的成果。

当地时间11月17至19日,国家大剧院代表团应邀出席2024拉丁美洲歌剧联盟年会,世界剧院联盟主席、中国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以“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为题发表演讲。王宁院长阐述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六大平台”的功能理念,分享了剧院多年来运营管理的“六大经验”。11月18日,世界剧院联盟理事会会议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这是世界剧院联盟成立后,首次在会员机构所在国举办机制性会议,有效提升了联盟全球知名度和运营能力。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国家文化平台,国家大剧院积极服务大国外交,在多场国家重大外交活动中举办了一系列高规格、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俄文化年”开幕式暨庆祝中俄建交75周年专场音乐会,“奇妙的和谐”——普契尼音乐会,“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精品活动”,“中国巴西建交50周年专场音乐会”“外交部2024年新年招待会”等在大剧院举行。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已与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政府部门、艺术机构、国际组织和驻华使馆进行交流往来,与41家机构在资源互换、联合制作、人才交流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打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国家大剧院样板”。

国家大剧院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

■艺术普及以文培元

关键词·艺术普及教育平台

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美育先行。

国家大剧院作为“人民的艺术殿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普及教育,充分发挥剧院在推动全民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覆盖全年龄层的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我和祖国一起成长”六一儿童节主题演出活动、“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贯穿全年,推行“低票价”惠民政策,常态化举办“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等公益演出及活动,每逢节日举办的“公益座”回馈为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人士,通过“百场公益演出”项目将高雅艺术送进社区、乡村、院校,直达基层送到群众身边,不断用艺术反哺大众,让群众共享国家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

今年8月,在中美建交45周年之际,由国家大剧院与北京市教委联合创建的北京青年交响乐团受邀赴美参加首届“WOW!世界青年管弦乐团周”演出及系列文化交流活动。130位来自中国的青年乐手亮相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奏响了震撼人心的青春音符,展现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朝气、自信、开放。这亦是国家大剧院对加强中美文化交流、促进艺术繁荣的积极践行。

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国家大剧院共同主办的“美育芳草”国家大剧院青少年艺术节闭幕演出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十余所学校的300多名师生齐聚北京艺术中心的舞台,与现场来自京津冀三地1500余名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殿堂美育课”。2024年,“美育芳草”精心策划并呈现了33场精彩演出和60余场美育活动,累计共有7000余名学生登上了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的舞台,惠及师生群体近10万人次。

全民美育,需要全方位的艺术滴灌,观演礼仪培养同样重要。不仅要做好“台上”功夫,也将提升“台下”观众素质作为己任。今年7月,国家大剧院倡导发起“文明观演在行动”,广邀知名艺术家、专家代表与观众群体积极参与,通过多角度立体发声与线上线下联动引导,在营造剧场文明观演氛围和共塑社会精神文明层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家大剧院华彩秋韵系列线上演出——“月是故乡明”中秋特别策划节目

古城之忆——北京的胡同主题艺术作品展

■艺术殿堂智慧之光

关键词·数字文化传播平台、综合艺术展示平台

艺术+科技,交互共创,蓝海探路。

在城市的文化版图中,剧院不仅仅是表演艺术的核心所在,更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市民的精神家园。“综合艺术展示平台”与“数字文化传播平台”作为国家大剧院“六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下亦被赋予了更多新内涵。

5G、8K、XR、AR、VR等新兴技术的运用,为舞台艺术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国家大剧院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智慧剧院”建设为引领,致力于为大众提供精彩、多元的数字文化产品。

国庆节期间,一场运河之畔的音像艺术盛会成为首都市民难忘的文化艺术之旅。在北京艺术中心举办的2024国际音像艺术作品博览会上,从唱片到音响,再到人工智能、虚拟拍摄、立体影像、AI生成、超高清视听等多种前沿科技手段与舞台表演艺术的融合作品,让观众亲身体验到了艺术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成为博览会中的高人气打卡点。其间,聚焦音像艺术行业的发展及前景,诸位音像界、科技界、艺术界专家学者汇聚“未来已至”专业论坛,共同探讨了艺术与科技融合下的发展路径和创新方向。11月,由国家大剧院采用8K超高清技术拍摄的话剧电影《林则徐》以及4K舞剧电影《天路》,受邀参加第18届曼谷中国电影节,为中泰两国观众呈现了高清镜头下的艺术细节、匠心之美。

进则攀高、进则出彩,“艺术+科技”正呈现出澎湃的动力之姿。北京艺术中心举办的“艺术第二现场”,运用尖端科技打破舞台艺术界限、传播高品质艺术文化。音乐会在国际钢琴大师郎朗领衔下,通过超高清直播技术与最新钢琴技术,实现了北京艺术中心和北京城市图书馆的同步呈现,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盛宴”。

国家大剧院不仅是表演艺术的殿堂,也是一座综合艺术的“博物馆”、城市的“文化会客厅”。17年来,大剧院通过海量演出、艺术展览、歌剧电影展、线上演出、艺术餐饮、艺术文创等,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多元立体的艺术之美,为观众创造更多文化服务新场景。

2024年,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共举办了40余个跨界融合的展览,既有“戏韵丹青”“梅韵霓裳”“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等戏曲主题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天工京作”“古城之忆”“北京印象”等展览多角度描摹北京历史文化轨迹;“红色军魂”“文艺为人民红色主题展”“新时代奋斗者·忠诚卫士”等则展现了红色精神的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位于台湖舞美艺术中心的台湖舞美艺术博物馆作为国内首家集设计、制作、研究、交流、收藏、展陈于一体的综合型舞美艺术主题博物馆,其拥有各类馆藏近千件,通过参观游览、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引导观众探寻幕后舞美制作的奥秘。

今年博物馆日,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推出“音画交融·美美与共”特别节目。在虚实交融中,带观众云端“触摸”文明古迹,跨越人文历史,逛游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多重文化空间。而中秋节特别策划节目则通过制作沉浸式舞蹈作品,利用虚拟现实拍摄穿越时空之门,为线上观众呈现了一场如梦如幻的视觉体验。国家大剧院线上演出坚持精品创作,创新拍摄手段,将名家名团资源与科技体验相融合,这一品牌已越来越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2020年4月起至今,已累计播出达270余场,全网点击量超63亿次,海外播出覆盖175个国家和地区的2600余万海外受众。

作为综合艺术展示平台的一部分,国家大剧院文创和餐饮同样从艺术中广泛汲取灵感,着力打造大剧院“大文创”概念,不断为观众带来惊喜。如今,大剧院文创出品总计已达千余种,建筑衍生品、剧目周边、art鹅形象产品更是深入人心。“图兰朵”“天鹅湖”“阿依达”“牡丹亭”等特色剧院咖啡也深受观众喜爱。

从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到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一院三址”始终致力于为观众带来多元、创新、鲜活的艺术体验,构建充满活力的艺术产品生态。

艺术繁花,共享共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