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素养培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关乎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应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将教师素养视为各种知识长期积淀和持续转化的结果,从知识能力素养、社会素养和自我素养三个维度构建现代教师素养的跨专业培育机制。
以跨专业知识体验式学习机制,培育现代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知识能力素养,是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现代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应兼具结果属性和过程属性,而学习过程体验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师知识能力素养的培育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在现代教育教学情境中,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他者”不容忽视。跨专业知识体验式学习机制,将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安排在同一个学习小组中,通过能够体现“学习活动、预期结果和学业评估”的课程,提供知识、情感和行动融通的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与他人一起学习,并取得“他者性”体验。就教师职业特点而言,“他者”经验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跨专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有益于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学习的统一。该机制以学习者认知为基础,以主体反思为中介,以知识迁移为目的,具有内发性和生成性特点,是现代教师素养培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跨专业师生协同实习实践机制,培育现代教师的社会素养。教师为应对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往往要承担多种身份角色。因此,教育实习不能只侧重教学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社会素养的形成。应从协同论的视角出发,跨专业组建本科生、研究生、高校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体,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相互作用、共同理解,进一步实现社会化。教师社会素养的培育应以主体性教育为导向,重构多方主体关系。具体而言,跨专业师生协同实习实践机制,不能停留在“一起教”或“一起学”的表层上,而要在广泛的教育环境中,探索与不同专业学习者的深入互动,发展出成熟的教师社会角色。进入实习场域后,跨专业师生在探究性文化氛围中,以共同备课等教研活动为契机,建立相互交流和理解的基础。这不仅可以促使师生把自身专业知识付诸行动,尊重其他专业的价值,在协作互助中为共同解决系统性挑战提供有效支持,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沟通力和领导力,在实践中打造一支高素养专业化教师队伍。
以跨专业情感互动激励机制,培育现代教师的自我素养。作为专业理论和行动选择的调节器,自我素养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活动知情意行的连续过程。现代教师工作带有鲜明的情感性,深厚的情感素养能够为教师工作提供持续的情感能量支撑。互动是情感素养的特质,需要通过日常平等交流实现,可以激发主体责任,促进群体团结合作。跨专业情感互动拓展了教师平等交流的领域,增加了平等交流的可能,是一种鼓舞人心的激励机制。教师自我素养的培育发生在情感互动中,他们在跨专业互动中丰富专业知识,拓宽领域视野,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经验、意义和关系,从中领悟教师职业的特性及其需要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跨专业情感互动激励机制涵盖信任感、获得感和归属感。其中,信任感是跨专业学习者应对真实或虚拟职业困境时产生的依赖感;获得感反映了互动的利好过程和结果,提升了学习者的主观满意度,诱发了情感共鸣;归属感则立足于群体认同和安全,实现能量在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间的传递,形塑了群体特性。在情感互动中,教师因参加跨专业学习所拥有的不同符号资源,丰富着他们的自我素养,帮助他们重塑职业化的自我情感。
跨专业培育机制着眼于现代教师素养的核心维度,通过体验式学习、协同实习实践和情感互动激励等方式,试图突破专业单一性给教师素养培育带来的桎梏,探索从知识追求向智慧生成的转变,致力于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助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EDE391]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26日第06版版名:理论周刊·学校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