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果园镇:产业帮扶精准到家,多元联动促农增收

今年,长沙县果园镇将精准推进产业帮扶项目、助力农民增收作为重点工作,积极引导并激励有条件、有意愿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通过庭院经济产业到户项目实现稳定增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果园镇迪为农业菌菇种植基地。

12月25日清晨,长沙县果园镇迪为农业在晨光中迎来了充满活力的新一天。在木耳菌包和羊肚菌大棚内,员工们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农户家菌包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黑木耳。

与此同时,田汉社区黄华组的罗勇,则在自家庭院里精心照料着黑木耳菌棒。得益于田汉社区庭院经济产业发放的500多个菌包,自12月中旬起,他便开始收获黑木耳,晒干后每斤能卖到40元,总收入已超2000元。对于种植黑木耳的便捷性农户们是赞不绝口,尤其是社区配备的自动喷灌设备,大大简化了种植流程。农户们只需在家中庭院摆放菌棒并定期喷水,这种简单的管理方式让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兼顾其他农活或兼职,轻松增加收入。

田汉社区为农户配备的自动喷灌设备正在给黑木耳菌包喷水。

据悉,迪为农业自2019年进驻果园镇以来,一直致力于食药用菌的研发、种植、加工与技术推广,拥有超过6000亩的生产基地。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研发菌类品种,申请了多项专利,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其“绿色高效羊肚菌产业开发”项目荣获省级奖项,迪为3号云芝人工栽培突破药典标准,被认定为科技型示范基地。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迪为农业规模稳步扩大,年营业额达到2000万元。今年,已为当地居民发放劳务工资超200万元,显著促进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收入增长。

果园镇迪为农业木耳菌包大棚。

据统计,自2023年起,迪为农业已在新明村、花果村、浔龙河村、田汉社区、古井社区等多个村(社区)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累计向120余户脱贫家庭和监测户发放了21万棒黑木耳菌包,每户增收至少3500元。种植期间,迪为农业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种植栽培技术,还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承诺保价收购,加速了食用菌“庭院经济”的发展,确保了产业项目的长效帮扶。公司负责人夏伶俐表示:“因为我们菌包品质优良,今年还有不少村民主动上门,还额外卖出了近6000棒菌包。”

近年来,果园镇紧跟上级政策指引,立足资源禀赋,实现了镇、村、企三方联动,创新推进产业帮扶项目,切实提升了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江新村脱贫户黄树明正在田间放养黄牛。

在金江新村,产业帮扶项目让60多岁的黄树明老人的生活焕然一新。2023年,他喜获一头母黄牛,为他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希望。今年,随着小牛犊的降生,黄树明的生活也变得更加有盼头。同样受益的村民黄金广,则通过产业帮扶项目实现了养殖、分红、公益性岗位等收入来源的多元化,使得他的家庭产业和工作更加稳固,生活也变得更加踏实和安心。

据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果园镇精准规划并实施了包括黑木耳种植和林下鸡养殖在内的多个农业及文旅产业项目,全面覆盖了辖区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目前,已有106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通过自主发展庭院经济受益。这些项目不仅推动了果园镇农业和文旅产业的发展,还激发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为农民的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