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智”慧路云南行丨了不起!元谋“慧”种地

打开手机小程序或APP,田间的气温、湿度、虫情、土壤墒情等数据便可实时呈现,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并作出相应调整。这样的场景,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的农业生产中越来越常见。

乡村“智”慧路

云南行

将传统种田看天、靠经验吃饭,转变成数据支撑、科技赋能,元谋都有哪些经验成效?近日,“乡村‘智’慧路云南行”全媒体采访组走进元谋县,探寻当地依托“数字乡村”建设,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的有效对策。

“数字+”引导乡村种植精打细算

冬日正午,元马镇禾阳村委会小羊庄村民陈有青准备为自家小番茄地做滴灌,只见他拿着智能水卡,轻轻插入水表,拧开阀门,水便从铺设的管道滴落到小番茄根部。“通过刷卡取水的方式用水,操作起来很简单。”陈有青说。

近年来,元谋县抓住被列为全国农业综合水价改革试点县机遇,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22年,元谋县又被列入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进一步实施元谋灌区2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陈有青使用的水卡正是得益于此。

“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发建造‘水网+信息网+服务网’三网融合技术模式,实现丙间片从源头到滴头800多公里全覆盖的水网。”元谋大禹节水有限公司运维经理毕金香介绍,同时,企业依托主管道安全监控系统、灌区运营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水库取水口到田间末端精准计量计费的信息网,以及水费充值、提供农资农技服务推广的服务网。

“三网融合技术模式,推动村里滴灌技术的普及应用,再加上铺设滴灌管道每亩花费在300元左右,能用2至4季作物,价格实惠,大家紧接着都装上了。”禾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耀东告诉记者,因为用水有保障,土地可以一年四季轮种,收成提高,连土地租金都涨了两倍。

“数字+”预见种质资源更多可能

像往常一样,在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庄达彬正在田间忙碌着,查看青稞苗长势,10月份刚刚播种的青稞苗长势正旺,已有半米高。

“今年10月,我们引入了水肥智能一体化系统,我只需要在手机小程序上建立灌溉模型,便可以操控各实验区的水肥情况,改变了往年需要人工分区域灌溉和施肥的做法。”庄达彬说。

在元谋丰沃的光热供养和便捷的水肥智能一体化系统下,“藏青3000”等青稞品种茁壮生长,在“南繁育种天堂”,青稞育种时间从8到10年缩短到5至6年,实现每年加繁一代,助力新品种繁育进程。

水肥智能一体化系统在元谋的应用不止于此,云南思农蔬菜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农公司)等15家企业也建成应用该系统,并安装田间摄像头3700多个,覆盖全县1.05万亩果蔬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

据悉,自2022年被列为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以来,元谋县以智慧农业发展为重点,聚焦蔬菜、水果、种业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三大行动,建设智慧农场、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农业一体化观测、农业大数据应用、智慧农业企业培育、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六大工程,助力“种子端、种植端、加工端、市场端”全链条数字化建设。

“数字+”期待更多经验为“农”所用

走进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现着近期瓜果蔬菜的价格行情、农情分析、物流大数据、销量分析等数据,这是该县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的“元谋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系统平台。

提到该系统平台,思农公司副总经理杨育揆对其中的“菜园数字孪生平台”表示认可,“通过3D建模全面真实还原我们基地的全貌、设备部署情况和重要关键指标,实现可视化监管,帮助我们智慧制种繁育。”

“在本地,我们自动实时监控本地批发市场果蔬交易动态、单品价格走势、果蔬流通情况等信息,定期自动生成果蔬流通报告;面向全国,对191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动态进行监控,实时了解元谋县主产的蔬果在全国不同区域的价格,为农业生产者精准投放市场提供依据。”元谋县农业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今年夏天,通过县农业大数据中心,我了解到黄瓜等作物销往北京、深圳等地价格能达到每公斤7、8元,价格领先于其他城市,便联系销往这些城市。”黄瓜园镇公卓村种植大户告诉记者。此外通过平台,客商可了解元谋农业整体情况,便于投资决策;消费者可全程监控,吃得放心;政府管理部门则能通过平台提高农业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数字化的魅力在于把经验数字化,复制经验,系统越‘学’越智能,为我们所用。”离开藏区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元谋)基地时,云南行知协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文说。记者在此次采访中,也感受到了这种魅力,期待在数字化进程中,这份魅力被更多领域推广使用,更多人因此获益。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李兴文郑海燕万旭摄影报道

审核:陆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