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曲径陡立凭关险,露梁鏖兵战犹酣。不改初心怀壮志,乡村振兴续新篇。”凛凛冬日,阳泉郊区平坦镇桑掌村北垴,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村畔的露梁山,曾是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战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走进露梁山红色纪念馆,了解这段历史,了解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

露梁山悬崖陡峭,地势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横穿太行腹地、沟通晋冀大地的交通动脉——石太铁路、307国道的“咽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发生过多次激战,众多革命将士的热血浸染了这片土地;当地百姓积极参军参战,割电线、破铁路、炸大桥、送情报,为我军送水送饭,转送伤员。

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同日军在露梁山上发生过激烈战斗,多位将士血洒战场。1940年8月25日,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一营营长李德生率部到达北垴,血战露梁山。飞机轰炸、炮弹横飞、毒气弥漫、阴雨连绵,李德生率部像钉子一样坚守,掩护西线破路部队,顺利完成任务。

1995年9月4日,时年80岁的李德生回到阳泉,回忆起他任营长时,指挥攻打露梁山炮楼,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日军西进,掩护兄弟部队完成阳泉西线破袭任务,在此浴血奋战七昼夜的战斗经过,年迈的他望着露梁山,沉思良久后说:“这山我是上不去了……”

露梁山上有一处院落,是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一营指挥部旧址。2015年,北垴对旧址进行修缮保护,改建成露梁山红色纪念馆,同时,在山上修建了烈士陵园,将寻回的百团大战中牺牲的烈士遗骸安葬在烈士陵园内,立碑刻文,永久纪念。每逢清明、国庆时节,总有不少人来此祭扫。

2023年,露梁山红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实施,对露梁山红色纪念馆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的露梁山红色纪念馆有5间展室,介绍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以及北垴的建设发展情况。走进一间间展室,透过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老物件,参观者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峥嵘岁月……

如今,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战争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在露梁山沙疙梁上还生长着一棵带有伤疤的松树,是八路军智除汉奸的见证。1941年年初,为打击汉奸嚣张气焰,鼓舞军民反抗侵略的信心,八路军实施反间计,成功引起敌伪内讧。结果,一名汉奸被敌人绑在那棵松树上执行枪决。松树上的“伤疤”就是枪决汉奸时子弹打在树上留下的,当地百姓称此树为“锄奸松”。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为了让后人更好地铭记历史,去年以来,露梁山红色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实施,除了纪念馆升级改造完成,纪念馆周边的道路建设、景观打造、停车场修缮等配套工程也陆续完工,特别是建成的“英风亭”,展现了李德生将军及其部队在战斗中英勇无畏的风范。今年,露梁山红色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实施,桑掌村党总支委员、北垴支部书记张研平指着纪念馆不远处正在修缮的沙坡说:“当年,李德生率部到达北垴是凌晨,为了不打扰村民,他们就睡在沙坡上,直到村民醒了才发现。于是,村民们急忙帮助烧水、备饭,让子弟兵休整……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建一个培训室,方便开展主题党日、培训等活动。”

点燃“红色”引擎,引领乡村发展。在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北垴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花椒树等,明年还计划打造果园,种植果树,发展“采摘经济”,满足游客对于乡村旅游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坚定“未来路”。“作为北垴人,我们要铭记那段历史、记住那些英勇无畏的人。”张研平说,“要把露梁山的红色故事讲好讲精彩,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芒,让乡村振兴的硕果惠及每个村民……”

来源丨阳泉日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