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打工人版“聊斋”,会是下一部《周处除三害》吗?

五四影视吖 2025-03-05 15:37:04
这部打工人版“聊斋”,会是下一部《周处除三害》吗?

这部电影真挺有意思的,叫《诡才之道》,听说豆瓣评分7.8分,好像是近12年来华语恐怖片评分最高的,不过说实话我对恐怖片不太感冒,总觉得就是吓唬人,没啥意思,但这部片子好像有点不一样。

讲的是啥呢,好像是一个菜鸟鬼,连名字都没有,就想当厉鬼获得签证活下去,就去参加鬼界选秀比赛,结果阴差阳错成了网红鬼,听起来怪怪的,鬼还要选秀,还要当网红,这不是活人才干的事吗。不过仔细想想,现在的社会,连鬼都要内卷了,也挺讽刺的。这个鬼,听说是被奖杯砸死的,死前还捧着一张假奖状峅努力这设定也太惨了吧。

死了还不得安生,还得参加选秀,要是选不上就彻底消失,这压力也太大了。想想我们活着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一直在各种选拔中挣扎,生怕被淘汰。这片子是不是在影射现实啊,太扎心了。

鬼界选秀现场,听说跟我们的选秀节目差不多,选手要介绍特长,展示吓人技能,台下还有厉鬼和经纪人当评委。那估计挺尴尬的,啥特长也没有,就会伸个胳膊翻个白眼,说句恨这也太菜了。不过也挺真实的,很多人不就这样吗,平平无奇,没啥特别的才能。

其实这片子挺搞笑的,把鬼界和娱乐圈画等号,什么鬼海选就是选秀节目,鬼周刊就是娱乐周刊,金鬼奖就是影视颁奖礼,鬼后就是影后,感觉像是在讽刺娱乐圈。不过也挺有意思的,把恐怖片变成喜剧片,这创意不错。想象一下,一群鬼在那儿争奖杯,争排名,跟我们平时看的那些娱乐新闻有啥区别。

片子里还有个鬼界经纪人,是陈柏霖演的,听说挺帅的。他带着一个过气鬼后,想捧红个菜鸟鬼,对抗新晋网红女鬼。这剧情,怎么那么像娱乐圈的明星捧新人啊。不过鬼界的竞争看起来更残酷,稍微落后就会彻底消失,连做鬼的资格都没有了。

说到这个鬼,她好像是被迫参加选秀的。因为她生前太平凡了,连个能证明自己存在价值的东西都没有,死后30天就要消失。这设定挺有意思的,就像《寻梦环游记》里说的,被遗忘的人就会在另一个世界消失。这么一想,我们活着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拼命证明自己的价值,生怕被这个社会遗忘。

仔细想想,这片子其实在映射现实社会,鬼界的竞争和内卷,不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写照吗。什么KPI啊,绩效考核啊,选拔晋升啊,做鬼都这么累,那做人岂不是更累。这话说的,怎么这么扎心呢。片子里说,连成名的鬼后私下也要苦练,后仰折腰数百次,忍受非人的折磨。这不就是我们加班熬夜,拼命学习新技能的写照吗。

还有那些黔驴技穷的鬼,稍微落后就会被淘汰,这不就是我们害怕被时代抛弃的焦虑吗。想想现在的人工智能发展这么快,多少人担心自己的工作会被取代。连鬼都要与时俱进,我们更得努力了。不过话说回来,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片子里那鬼,为了不被淘汰,硬是创造了一个手机诅咒加学生装女鬼跳奇。这不就是我们为了在职场站稳脚跟,拼命想点子,搞创新的写照吗。有时候想想,我们是不是也像片子里的鬼一样,为了生存,不得不去迎合这个社会的需求。

片子里还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点,就是为啥女鬼比男鬼更受欢迎,更吓人。是不是因为女性生前受到的压迫更多,所以死后报复起来更狠。这个角度挺新颖的,让人想到很多。确实,在很多恐怖片里,像贞子、伽椰子这些著名的鬼,都是女性。这是不是也反映了我们社会的某些问题呢。

想想看,为什么女鬼会更可怕呢。是不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往往更容易成为受害者,所以在虚构的鬼故事里,她们反而成了最可怕的存在。这种反差,其实挺讽刺的。而且,女鬼形象往往和美丽、悲惨联系在一起,这是不是也反映了我们对女性的某些刻板印象呢。

不过话说回来,片子里的男鬼也挺惨的。说是即使生前是流量偶像,长得帅,到了鬼界也不受欢迎。这是不是也在暗示,在某些领域,男性也面临着不公平的对待呢。总之,这个性别议题,看似是在讨论鬼,其实折射的是我们现实社会的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情节,说的是网红为了博流量,不惜去鬼屋触发诅咒,结果车祸惨死。这不就是在讽刺现在的网红文化吗,为了流量不要命,真是讽刺又现实。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网红为了吸引眼球,做出各种危险的事情。这种现象,其实挺可怕的。

片子里还有界鬼后播PK大战,结果两败俱伤。这是不是也在影射现在的网络直播乱象啊。为了抢占流量,各种奇葩操作层出不穷,最后搞得自己都下不来台。这种为了流量不顾一切的行为,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现在的人这么在乎流量呢。是不是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出名就等于不存在。大家都害怕被遗忘,所以拼命想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心理,其实和片子里的鬼想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是不是把太多精力都放在追求虚无的流量上了呢。

其实片子的核心主题,好像是在说年轻人的存在感危机。主管是生前还是死后,都在拼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想被父亲,被这个世界看见。这种焦虑感,现在的年轻人应该都能体会到吧。我们每天刷朋友圈,发微博,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吗。

片子里说,那生前是个平庸的学生,姐姐却满柜子奖杯奖状。她唯一能证明自己价值的,就是父亲给的设定也太扎心了吧。多少人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配不上父母的期望。

死后,她又到处被嘲笑,被嫌弃,被当成废物。这不就是很多年轻人的心理写照吗。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被社会淘汰。为了证明自己,甚至不惜跳楼,把自己搞得血肉模糊。这种极端行为,虽然是在电影里,但现实中也不是没有。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把年轻人逼到这种地步呢。

说起来,台湾的恐怖片好像挺有意思的,从早期的纯吓人,到现在能探讨各种社会话题。像什么《双瞳》《缉魂》,还有这部《诡才之道》,都不光是吓人,还能让人思考。这种创新挺好的。回想一下,台湾恐怖片的发展还真是一路走来不容易。

早期有个叫姚凤磐的导演,被称恐怖大拍了一堆鬼片。那时候的鬼片,就是纯粹吓人,什么白衣女鬼啊,眼窝深陷啊,就是为了吓得观众睡不着觉。后来到了90年代,电视上开始流行灵异节目,什么《鬼话连篇》啊,连梁朝伟、曾志伟这些大明星都去讲鬼故事。

再后来,2002年有部《双瞳》,好像是一个转折点。它不光有鬼,还结合了科学、侦探元素,挺新颖的。从那以后,台湾的恐怖片就开始往深度发展了。现在像《诡才之道》这种,已经能用鬼来讨论社会问题了,真是不容易。

总的来说,这部《诡才之道》确实挺有意思的,把恐怖片和喜剧片结合起来,又能探讨一些社会话题,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吧。看来恐怖片也不全是吓唬人,也能拍出新意来。以后可以多关注关注。不过话说回来,为什么恐怖片能这么受欢迎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平时生活太平淡,需要一些刺激。

或者,恐怖片其实是一种宣泄方式。通过看别人遭遇可怕的事情,我们反而能感到一种安全感。毕竟那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在银幕上,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再说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比鬼片还可怕。比如失业,比如生病,比如被人遗忘。从这个角度来说,《诡才之道》这种能引发思考的恐怖片,可能更有意义。

不过,这种结合社会话题的恐怖片,会不会有点太沉重了。毕竟很多人看恐怖片就是为了图个乐子,不想那么多。但是话说回来,电影不就是应该反映生活,引发思考吗。如果能在吓人的同时,还能让观众思考一下人生,思考一下社会,那不是更好吗。总之,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思考了恐怖片的可能性。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