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大案”,让民警通宵调看上百个监控镜头?

潇湘晨报 2024-12-26 11:29:42

从晚上8点到次日早上7点半,民警一夜无眠调看上百个监控镜头,分析数千帧画面,驱车近百公里……

这是在查什么“大案”?

事情要从12月20日晚上说起,当时,重庆师范大学辅导员曾老师带着一个学生向重庆市公安局轨道分局报警求助,这位同学姓李,是一名听障生。

当天下午,小李去医院看完病,乘坐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返回大学城的路上,由于身体不舒服中途下来换乘了网约车,傍晚回到宿舍才发现她的人工耳蜗不见了!

小李的人工耳蜗价值近10万元,是今年考上大学后家里攒钱给她配的。发现耳蜗丢了,她陷入自责,担心一旦需要重配,会再给家里增加负担。

得知情况辅导员发动全班同学在校园寻找,但一无所获。

“人工耳蜗对学生的学业和日常生活作用非常大!”

来报案时,曾老师焦急地说师生把希望寄托在民警身上。

接到警情后,轨道分局刑侦支队民警李超强立即开展工作,像探案一样抽丝剥茧。他知道,遗失的时间越长,找回的可能性就越小。

由于地域跨度大,涉及多种交通工具,途经轨道区域人流量又大,寻找小小一对耳蜗如同大海捞针。

李超强说,此时最管用的是“笨办法”,“实地到失主可能途经的每一个角落,一遍一遍地走。”

民警对小李走过的线路进行复盘,调看途经地点监控录像,缩小范围后开始实地搜寻。

20日晚上10:00,李超强与队内三名骨干马伟唯、詹翔、禹桥组成4人“寻耳蜗小队”,前往小李所在学校调看校内监控,排除了遗失在学校里的可能性。

21日凌晨02:00,“寻耳蜗小队”沿着李同学在轨道交通站点出站的轨迹,翻看监控盲区附近草丛及垃圾桶,未有所获。

凌晨02:30,“寻耳蜗小队”来到李同学进站站点外寻找,仍未发现人工耳蜗。

凌晨03:00,“寻耳蜗小队”返回支队,重新复盘监控寻找细节。

早上6:30,“寻耳蜗小队”在监控中发现关键线索,在轨道交通站点外一个镜头里,李同学戴帽子时一个黑色小点掉落。

监控视频继续播放5分钟后,只见一名女子从地上捡拾起了一件物品,经过一帧一帧放大比对,终于确认捡到的正是李同学遗失的人工耳蜗。

早上7:30,李超强经过努力联系上捡到人工耳蜗的女子,顾不得整夜未眠的疲惫,火速驱车赶到该女子家中取回耳蜗,并把好消息告诉了曾老师。历经10多个小时搜寻,民警终于成功“破案”。

12月23日,民警收到了李同学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

在信中小李工工整整地写下心中最真挚的谢意与敬意:

“是你们的坚持与执着,让我的电子耳蜗失而复得,让我重新回到声音丰富的世界……这份情我会永远铭刻在心中,这不仅仅是一次物品的找回,更是你们对人民群众深情厚谊的体现,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情怀。”

通宵熬夜,只为你能再“听见”这个世界。群众事,无小事,感谢可爱的人民卫士!

0 阅读:4
潇湘晨报

潇湘晨报

创刊于2001年,现为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