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韩志红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金宗明)滦南县是农业大县,近年来,该县立足自身实际,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让土地“流”出了活力,“转”出了效益,实现了群众、集体、经营者三方共赢,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
滦南县柏各庄镇华圃谷物种植合作社整体流转柏各庄镇守二村、守四村、柏一村、柏三村、柏四村等村,现有优质水稻种植面积6540亩,带动周边农户685户,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科学种植,实现优质、高效、标准化。该合作社以水稻大棚育秧、优良品种种植为主导产业,兼顾水稻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于一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滦南县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各镇村纷纷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土地流转不但强化了集约管理,还推进了品牌建设。种植大户为经营长期化和收益最大化,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产量高、品质好的名优品种,增加产量优化品质;实行机械化、现代化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
滦南县宋道口镇西泽坨村“两委”大胆决策,征求村民代表的同意,整合全村的细碎土地资源,以村民土地流转入股的模式,探索新的股份制形式,实施耕地的集中统一托管。由村委会牵头出资,组建了滦南县合儒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集中经营耕种全村1500亩耕地。不但实现了村集体和农户经济的双增收,还解放了劳动力,让村民实现“租地收益+家门口打工”的双重收入。
滦南县南堡镇廒上渔业村是传统渔村,有1200余亩土地,168亩虾池,村里主导产业为海水捕捞、劳务输出、工程机械施工等。自2023年起,廒上渔业村创新采用“旱田+水田”模式,用收益吸引种植大户,实现土地100%高标准流转,村民不但得到租地收入,还可以安心从事海水捕捞等工作,实现了更大的收益。
滦南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整合土地资源,有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剂”。截至目前,滦南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0余万亩,占总耕地面积25%,涉及农户3.4万户。其中50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543个,规模经营面积达12.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