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华中农业大学的15支队伍将14部中国话剧用英语搬上舞台。
从《白蛇》《霸王别姬》到《屈原》《李白》,从《红岩》《风声》到《四世同堂》《范进中举》,这些话剧演绎了一场又一场视听盛宴。
学生游伊玮在话剧《霸王别姬》中饰演程蝶衣,为此,他邀请了梨园剧社的同学一起练习京剧唱腔,反复背诵台词,甚至骑车时也在思考角色。最终,他收获了最佳男演员奖。
《霸王别姬》话剧表演
[1]为饰演程蝶衣,反复练习京剧唱腔
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游伊玮是一个月前临危受命饰演程蝶衣的,对他而言,艰难的京剧唱段、海量的台词都是不小的考验。“我本身嗓音条件不是特别好,”游伊玮解释道,“而且这是我第一次演话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邀请了梨园剧社的同学一起练习京剧唱腔,反复背诵台词,甚至骑车在路上时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演绎角色。
该剧目聚焦于程蝶衣为了保护京剧文化,与京剧共存亡。游伊玮十分注重角色性格的塑造和情感的呈现。
“程蝶衣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平时讲话也是文绉绉的,所以会使用很多四字成语。”游伊玮解释道,“但是在英文里可能就需要用很多的英文单词去表达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在大旁白里用了很多心思去设计他的用词。”
对他来说,将这部作品的中文内容翻译成英文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游伊玮坦言:“京剧唱词非常言简意赅,而英语又非常繁复,我们推敲了很久该如何确立语句。”最终,他们不断寻求老师、同学以及网友的帮助,取得满意的成果。
在剧目筹备期间,剧本曾遭遇需要紧急修改的情况。“我们导演组和演员就集思广益,花费四五个小时研讨剧本。”游伊玮回忆道,“我特别要感谢我们的导演,他几乎每天24小时至少有15个小时都在改剧本,最终呈现了一个走向积极、立意深刻、演出效果极佳的作品。”
在12月21日,这场由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院、研究生院和校团委主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三届“校长杯”大学生英语竞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
最终,游伊玮凭借程蝶衣一角斩获了最佳男演员奖,剧组收获了雷鸣般的掌声。游伊玮感谢此次演出给了他深入接触英语的机会,“能够拓宽知识面,提高口语能力”。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方红赞赏道:“那位饰演虞姬(注:戏中戏)的那个男孩,演得非常好。即使不是他在说话,仅仅作为背景,从他的表情和动作,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投入与沉浸。尤其是剧中最后他自杀的那一幕,尤为震撼人心,他演出了程蝶衣悲剧的性格特色。”
坐在观众席的孙同学将这场比赛形容为一场视觉盛宴。“《霸王别姬》的英文京剧唱段展现的舞台效果非常好,给我一种很惊艳的感觉。”孙同学表示,“每场戏开始前还会有剧目的介绍,演出过程中还配备了双语字幕,让我就是不熟悉剧情,也能更好地理解。”
[2]亲手制作《三毛流浪记》戏服,染色到凌晨
为了呈现戏剧的魅力,选手们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反复锤炼数十次台词,到细致入微地调整单词,从凌晨两三点依旧灯火通明的排练室,到每一个动作姿态的精准把控……就连服装都充满了他们的匠心。
由于《三毛流浪记》的角色服饰极为特殊,难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租赁,学生们便亲自动手,购买白衬衫进行剪裁,甚至裤子也是他们在此基础上一针一线缝起来的。
“我看他们拍的照片,几个大男生在实验室里熬夜给衣服染色,一直忙到凌晨两三点。”方红回忆道,“这让我很感动,这里面体现了他们很好的创意,还有他们的热爱和执着。”
在舞台上,这些精心准备的话剧或传颂跨越千年的爱与恨,或走进复杂人物的传奇人生,或感受烽火连天中生命的坚韧与青春的激荡,或探索真实的人性与历史。
2020年《后妈茶话会》话剧表演。图/澎湃新闻
“我相信同学们会意识到,语言学习是用来说的,而不是纯粹让我参加考试的。”方红指出,“我们应该走出去,对外传播中国经典文化,展示中国积极向上的形象。”
不同于往届比赛向西方经典作品致敬,本次比赛的主题为致敬中国经典,意在培养学生用英语演绎中国经典、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大赛还通过网络进行同步直播。
据介绍,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杯”大学生英语竞赛是华中农业大学唯一一个以“校长”命名的竞赛文化活动。在23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多种形式的变迁。
方红表示,自己30年前刚来到华中农业大学时,这个比赛被称作“英语知识竞赛”,是以抢答题的形式比拼英语知识,后来出现了英语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多种形式。
“如今,我们增加了英汉翻译比赛和英语短视频比赛等三项新的比赛,考查学生跨语言交流的能力,并希望学生能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比如中国科技故事、农业故事、传统文化故事和非遗故事等。”方红介绍,戏剧比赛就是这三项中唯一一项需要现场呈现的比赛。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黄濛谢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