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道路重命名问题提出建议青岛市民政局回应

信网12月26日讯12月25日下午,青岛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江联军做客民生在线,围绕“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绘就民生幸福底色”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目前,全市常住人口1037万人,老龄人口已达238万人,老龄化率22.95%,比全国高出1.85%,青岛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江联军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动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市场培育,坚持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健全机构、镇街、村居三级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达303家,镇街养老服务中心139处,村居养老服务站1313处,从规划布局和设施保障上已经实现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为1.8万户经济困难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免费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累计5万名失能失智老年人签约家庭养老床位。在养老助餐方面,聚焦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青岛加大投入,各区市因地制宜推行市场化、党组织领办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助餐机构达到1400处,服务老年人1810万人次。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托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这个“底”。江联军介绍,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将62.4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组建1075支志愿服务队,通过“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共兜底保障困难群众9.5万人,临时救助2.1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0.9亿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与此同时,通过开展“物质+服务”救助,今年为1.4万名困难群众开展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照料服务等多维救助。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为75%以上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护服务,并推动政府救助与慈善衔接,设置救急难项目20个,开展集中申报日活动1102场,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精准的救助帮扶。

青岛还建立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保障2700余名孤困儿童基本生活,为365名儿童发放助学金,开展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检测摸排,通过公安、教育等7部门数据交叉计算,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为其量身定制关爱帮扶方案,监测摸排流动儿童11.9万名,为他们撑起健康成长“保护伞”。

网谈中,有网友询问“是否可以在节假日结婚登记”,江联军回应,目前青岛市婚姻登记机关为方便群众,已在“五一”、“十一”、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元旦当天开展结婚登记预约服务,同时在工作日午间开展延时服务,不断满足群众需求,春节期间按照国家法定假日休息。对于“临时身份证是否可以办理结婚登记”的问题,江联军回复,临时身份证可以代替身份证办理婚姻登记。

多名网友对道路重命名的问题提出建议,江联军表示,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发挥着指位指向的重要功能,关联着通讯地址、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企业执照等各种证照信息。另外,地名作为交流交往的媒介,也承载着一地的历史、乡愁和记忆。因此,保持地名的稳定性是地名管理的一条原则,除名实不符的法定情形外,一般不随意更改老地名。市民政局在今后的地名管理工作中,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多起一些能够反映地理、历史和文化特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期待的新地名、好地名,传承延续地名文脉。

此外,针对网友提议“在远郊荒山设置树葬区域”,江联军介绍,近年来,青岛市积极推行绿色殡葬,倡树文明新风,推出“海之情”海葬服务品牌,累计海葬骨灰3.3万余具,在市殡仪馆、黄岛区建成树葬、草坪葬示范基地2处,2400余户家庭选择树葬、草坪葬等绿色安葬方式。下一步,市民政局将会同国土、林业等部门加强调研评估,充分考虑国土空间规划、殡葬设施用地、生态承载能力以及周边居民意见等因素,积极推进树葬、草坪葬等公益性殡葬设施建设,让碧树芳草相伴逝者长眠。(信网记者)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