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四普”已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12处

新黄河 2024-12-26 19:33:09

12月25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八场新闻发布会,山西省文物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73处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于振龙介绍,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出台《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等,文物保护利用责任不断压实。山西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理念,着力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工作格局。

于振龙表示,聚焦文物平安工程建设、国宝级文物提质增效、低级别文物抢险保护、社会力量参与以及文物数字化战略。山西省建成全国首家线上监管加线下巡查机制,累计发现安全隐患4005处,完成整改3432处,整改率达86%;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单位重大专项,开展本体预防性保护和集中连片保护;实施由政府一般债券支持的低级别文物保护专项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累计认领认养文物建筑473处,吸引社会资金5.2亿余元;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初步建立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字化信息资源库。

坚持“大考古”理念

“夏县师村出土6000年前石雕蚕蛹、沁水八里坪发现4000多年前三重环壕聚落及大型建筑基址、大同吉家庄佐证4000年前开颅手术……”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介绍,聚焦“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两个国家级重大项目,多维度实证文明进程轴线。

推进全省考古基地及实验室建设,不断拓展科技考古和文物展示利用空间,进一步揭示古代族群、聚落等多要素互动变化。冶金考古遗存研究表明中条山地区是夏商时期中央王朝铜矿资源重要产地。环盐湖区域遥感考古调查,为古国时代遗存与古史传说的实证研究提供新视角。陶寺、碧村、八里坪等遗址动物、植物、人骨、古环境等检测分析,为山西省复原古国时代生业形态与聚落结构等提供重要依据。

坚持“大考古”理念,成立全省考古工作联盟,与山西大学共建山西考古文博研究院;与吉林大学共建吉大夏县考古基地;与省内外八家单位共建“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晋南中心”,推动晋阳古城考古博物馆、陶寺遗址博物馆建成开放,连续举办四届“西阴论坛”等活动,深化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夏商文明、晋文化、云冈学研究与石窟寺考古等,探寻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价值。

重视文物保护立法

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障。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振华介绍,近年来,山西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立法和制度规范工作,从2019年《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到2024年《山西省五台山文化景观保护条例》,从2017年《山西省文物建筑构件保护办法》、2019年《山西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2021年《山西省长城保护办法》,到2022年《山西省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管理规定》《山西省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再到2023年《山西省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办法》《山西省文物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省级层面基本做到了年均出台一部。

此外,各地市陆续推出文物保护法规、条例,初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核心,以省市两级人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主体的框架体系,为促进山西省文物保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围绕《文物保护法》的修订,山西省提前启动了《山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的起草制定工作。

古建筑活化利用有了新思路

山西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有2.8万处古建筑,今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给山西带来了“泼天流量”,也为古建筑活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白雪冰介绍,坚持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并重,实施元代及元以前木结构古建筑覆盖性抢救工程。同时,监测重点彩塑壁画保存环境,根据监测情况,公布重点文保单位游客承载量,减少游客激增对文物造成的影响。实施39处国宝级文物保护重大专项,编制《山西省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规划》,推出“国宝中的山西”等文物主题游径,布局22个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展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文物+”业态格局。

此外,山西省文物系统广泛利用AR、VR、新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构建了一系列数字“云端”展示传播和沉浸式体验项目。

“四普”做到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从今年5月起,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四普”)实地调查阶段开展。王振华介绍,“四普”工作开展以来,山西省已落实普查经费7000余万元,投入普查专用设备800余台,建立专家包市机制与试点推动机制,吸纳基层专业人员1200余人,组建普查队伍170余支,做到全员培训并持证上岗。

王振华表示,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山西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截至12月23日,山西省已复查“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1544处,复查率58.5%;“四普”已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12处。

夯实云冈学基础研究

云冈学建设是云冈石窟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振龙介绍,山西率先成立省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云冈研究院,在太原理工大学成立“云冈学与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大同大学成立“云冈学学院与云冈文化生态研究院”,在山西大学成立“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

为了夯实云冈学基础研究,云冈研究院陆续出版《云冈石窟山顶佛教寺院遗址发掘报告》《云冈石窟窟前遗址发掘报告》等,其中山顶遗址发掘报告被评为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即将出版《云冈石窟艺术分类全集》等学术专著。其中,大同大学出版《云冈舞基础教程》,填补了云冈舞教材的空白。

截至目前,云冈研究院获批国省资金9942万元,发表论文148篇,出版专著7部,获取专利4个,制定行业标准4项。大同大学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68项,发表论文117篇,出版著作教材9部,创作云冈系列交响乐1部、舞蹈8部。

0 阅读:11
新黄河

新黄河

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