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雪山根连根平原高原心连心记以岭关爱医师身心健康活动援疆援藏干部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4-12-26 22:07:34

2021年儿童节前夕,一辆双层观光巴士缓缓行驶在上海街头。车窗里,18双黑漆漆又充满好奇的眼睛争先恐后地看向外面,欣赏着远处的东方明珠、黄浦江和万国建筑群,不停发出阵阵惊叹。

在旁人眼中,巴士里只是18名来上海参观游玩的小朋友。但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小朋友来自遥远的西藏那曲,并且在不久前刚刚完成生命攸关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孩子们的带队人,是来自大连市友谊医院的援藏医生赵华国。

一座救助站

2024年12月,“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关爱医师身心健康活动在广西北海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105位医师参加了活动,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曾有过援疆援藏的经历,51岁的赵华国也是其中一员。五年前,赵华国报名援藏,成为辽宁省组织部第九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西藏那曲索县。

援藏医生赵华国(左一)

回忆起援藏经历,赵华国最牵挂的,还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走访那曲乡镇时,赵华国发现,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当地的儿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比例很高,“一些孩子不到成年就夭折了。先心病手术的最佳时间是在7岁之前,但手术的费用往往高达20万到50万,这个费用是很多藏族同胞承受不起的。”

先心病影响了这些孩子的生活,他们不能长时间运动,容易感冒,不能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看着很多藏族孩子和家庭饱受先心病的折磨,赵华国四处奔走,为孩子们寻找治疗的希望。

2021年,索县接待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来自上海的三甲医院,到西藏那曲寻找先心病患儿,为他们提供治疗和援助。但由于藏区地广人稀,医院每次远道而来,却只能找到一两名患儿。

而赵华国所在的援藏医疗队掌握了大量的先心病患儿资料,并且深知患者手术的急迫性,双方不谋而合,“心动那曲——那曲市先心病患儿救治行动索县救助站”在连接上海与西藏的318国道上挂牌成立,赵华国担任首任站长。

赵华国(左二)带领第一批患儿前往上海治疗

很快,赵华国首先选择了18名患儿作为第一批救助站救治对象,带领他们前往上海接受先心病手术治疗。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赵华国又联系到中华慈善总会上海分会,得到了分会的大力支持,患儿家庭的手术费、食宿费全部得到免除。2021年5月,赵华国带着这18名紧张又激动的西藏孩子和他们的家人,登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

令人欣慰的是,手术全部成功,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考虑到很多患儿此前没有来过上海,赵华国联系到上海公交巴士,带着他们坐车逛外滩,度过了孩子们和赵华国都终生难忘的一天。“活动结束后我们再一起合影,术前他们的脸色是青紫的,术后孩子们的脸色都是红润的。”

赵华国与那曲先心患儿在上海合影

有了第一批患者的成功救治经验,先心病患儿索县救助站的公益活动才得以常态化运行下去。“救助的这些孩子,最小的只有1岁,最大的已经21岁了。在拉萨诊治的时候,医生和这个女孩说,如果再不做手术的话,最多就只能再活两年。”赵华国说。援藏期间,赵华国协同上海三甲医院,累计免费为50多名先心病患儿成功提供手术治疗,免费金额超过2000万元。

两枚眼角膜

“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跨越民族的深厚情谊,是许多援疆援藏医生的切身体会。在以岭关爱医师身心健康活动开幕式上,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王静分享了自己援疆经历中一个感人的故事。

2020年,王静被派往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开展援疆任务。同年,一位28岁的哈萨克族妇女叶尔克什·托克陶白来到医院,她从10岁起视力逐渐丧失,只能看到模糊的轮廓。王静的眼科同事、同样是援疆医生的路宏接诊了叶尔克什,确诊她为“双眼角膜变性”。唯一的治疗办法,就是眼角膜移植。

经过两年的等待,路宏与叶尔克什终于等到了两枚由汉族同胞捐献的眼角膜供体。2022年6月30日凌晨,哈医大一院眼科医院院长张弘带着这两枚珍贵的眼角膜,带领眼科医疗队一行6人,风驰电掣地赶往机场。装着眼角膜的消毒瓶,被张弘用双手紧紧捧在怀里,抵达相距2900公里的阿勒泰市,已是午夜。

术后重见光明的叶尔克什(左二)

第二天,移植手术顺利完成,叶尔克什的视力在三个月内逐渐恢复。叶尔克什激动地握着张弘的手说:“谢谢您,来自哈尔滨的美丽的专家,也感谢那位远在异乡我不知道名字的捐献者,是你们让我再次见到了光明,我终于能见到我的两个孩子了……”

“这是阿勒泰地区首例角膜移植手术,体现了龙江人民与阿勒泰人民的深厚情谊。”王静讲完同事的故事,开幕式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身为神经内科医生,王静此行援疆也有自己的任务——协助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建立卒中中心。

三问远行者

卒中中心是国家卫健委为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推进各地医院加快建设的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之一。建立卒中中心需要整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但到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王静惊讶地发现,这里甚至没有独立的神经内科,而是和消化科、内分泌科合在一起的。在王静的坚持下,医院最终将神经内外科结合,卒中中心架构初显。

为了让中心正常运转,还需要配套设备和专业人员。王静筹措资金,为阿勒泰地区中心医院购置了肌电室、脑电室,并选派阿勒泰医生到哈医大一院学习,同时推进建立援疆神经内科联盟,整合全疆的神经内科资源,用于卒中紧急救治。

王静说,除了卒中中心本身,建立卒中急救网络也同等重要。“因为卒中的救治的黄金时间只有4.5小时,过了这4.5小时,溶栓效果就很差了。所以首先要让救护车知道阿勒泰地区哪个医院可以进行卒中的救治,很多患者因为没有第一时间被送到合适的地方,才错过了救治的黄金时间。”于是王静开始推动阿勒泰地区卒中急救网络建设,并在院内开设卒中救治绿道,让患者从进医院到用药治疗的时间缩短到了30分钟。

王静在阿勒泰的黑龙江援疆楼前

在不同岗位上的援疆干部之间,有着共同的“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三年援疆经历过后,王静交出了她的答卷:来疆不仅要带来技术,更要把党的援疆精神带到这里来,让新疆人民更加健康幸福;在疆要牢记使命,不负嘱托,让更多当地患者得到治疗;离开新疆时留下技术和经验,让先进的医疗技术扎根新疆,持续造福新疆。

同为援疆干部的王雷也对“援疆三问”深有体会。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王雷于2023年5月来到新疆喀什。此行援疆,王雷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完成二甲复审工作。

初到喀什英吉沙县,这座西域风情的县城让他印象深刻。但随着工作的深入,王雷还是发现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是学科发展不均衡,口腔科、耳鼻喉科、病理科等一些学科发展滞后甚至缺失,这就会导致大量患者的流失和治疗的延误。其次是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沟通不到位,管理部门下达的通知,临床科室不能很好地领会;临床科室发现的问题,管理部门也难以及时予以纠正。”

王雷正在进行医院管理经验交流培训

针对发现的问题,王雷和援疆同事迅速制定对策,开展相应工作。对于医院的弱势学科,王雷积极响应山东援疆“青蓝工程”,牵线搭桥,点对点邀请相关专业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当地医生提升医疗业务水平;在医疗质量提升方面,王雷每天在医院工作群里分享与医疗常识、医务管理、医院评审心得经验等相关的小短文,供医院医生参考学习。他将这项举措称为“小水滴行动”,相信水滴石穿,一件小事坚持下去,一定会带来质变。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在和当地职工与援疆团队一同加班加点的努力之下,英吉沙县人民医院在2023年底圆满完成了二甲复审工作。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看着欢呼庆祝的同事们,王雷眼见的不仅是他们的喜悦,更是他们的成长。

四方援助情

作为援疆援藏医生,基层义诊也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工作。

王雷(左一)正在开展义诊工作

2024年11月,在离疆前的最后一周,王雷组织部分援疆专家到英吉沙县某连队开展了最后一次义诊。义诊结束后,连队官兵在大门两旁列队,鼓掌欢送义诊车离开。望着车窗外的人民子弟兵,王雷和同事们眼含热泪。“我们每个援疆人都特别自豪,那一刻,我觉得援疆吃的苦、受的累,都是值得的。”

赵华国(右一)在义诊的路上

赵华国所在的西藏那曲索县村镇分散,每次送医到乡、送医到村,跑几百公里也是常事。“在路上是真能看到大灰熊啊,最近的时候,离我们的车只有20米。”现在谈及当时的危险,赵华国只是一笑而过。每到一个村镇,赵华国一行都会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援藏结束回到大连后,刚刚高考完的女儿从赵华国脖子上接过的哈达,足足有四五斤重。

援疆期间,王静参与阿勒泰将军山植树活动

为了下乡义诊,王静总要在雪中走山路,虽然又滑又难走,但是盼着他们到来的乡亲们是王静前行的动力。王静觉得,阿勒泰的雪与哈尔滨的雪有很大不同,“阿勒泰的雪是洁白无瑕的,踩上去你的鞋都不会脏。”和村民吃在一起,一同睡在火炕上,义诊结束返程时,已经55岁的王静偶尔也会像个孩子一样,和援疆同事们一起从山坡上滑下,在雪地里打滚。

“有一位当时一起援疆的同事,想组织我们再回去义诊,新疆那边也非常欢迎。回去再看看我们援助过的地方,再看看当地的朋友,是我们的愿望。”王静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