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要求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组织群众搞“人草大战”。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了《国家监察委员会关于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到了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这一形式主义问题。为此,国家监委派员暗访、现场督办,严肃处理信阳市副市长、息县县委书记等9人,并在全国公开通报。
数字,作为一种标准,在衡量与评价的过程中,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而且,因为数字是统一的、固定的,相对而言,不仅更为公平,操作性也比较强。因而,以数字作为标准,对相应工作进行衡量和评价,也是广为流行。然而,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具体问题必须具体分析,更何况,“数字是死的,人是活的”,如果在衡量与评价相应工作或工程的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数字化”,那么,这必然导致怨声载道。然而,一些地方却将“数字化”评价用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几年前,北京公布公厕管理服务标准,规定公厕里的苍蝇不得超过2只。“两只苍蝇”规定一出,即在网络上引起网民“狂欢”:不仅是因为“两只苍蝇”的规定实在离奇,更在于,类似的规定,竟然是全国许多地方评价厕所卫生的“标配”。一时间,各地媒体纷纷顺势大晒所在城市的公厕苍蝇“编制”。无独有偶,西安也曾出现环卫工考核扫灰称重,1平米不超5g灰尘。灰尘“数字化”评价,烟蒂也是“数字化”评价:“一级路段不允许超过4个,二级路段不超过8个,三级路段不超过10个,超标准了一个烟头罚2元钱。”这样的标准,不仅让环卫工人吃够了苦,也让万千网民目瞪口呆。而现在,轮到“主干道两侧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了。
如此热衷于“数字化”评价,看似认真,实则任性。对于1平米的路面而言,以是否超过5克的灰尘作为评价标准,即使我们不考虑吹毛求疵,也必须看到,这样的评价,其操作过程实在是烦琐之极。在刁难环卫工人的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至于厕所里的苍蝇数量,评价时,是否要将厕所当时的情景定格下来,或者是让苍蝇“定身”。
我们确实应该以高标准评价工作,但是,高标准不等于“数字化”的一刀切。尤其是,有些“数字化”已经完全沦为折腾,沦为扰民,沦为“驴粪蛋子外面光”。以“人草大战”为例,“野树杂草留茬高度在10厘米左右”只是针对主干道而言,之所以针对主干道,又是因为主干道是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经常走的线路。这充分暴露了当地领导的意图,而硬是将民心工程折腾为“面子工程”,进而招致百姓的怨声载道。
简单粗暴的“数字化”评价,在劳民伤财的同时,更是严重损害公信力。因此,早就该画上句号了。对此,除了强化事后监管,并依法惩戒,也必须重视事中督查,畅通反馈渠道。与此同时,针对某些个体所打的“领导干部调研检查经常走的线路”这样的如意小算盘,领导干部的调研也应该有所调整。一味在“被规定”“被整容”的线路与层面上调研,也就难免某些人投“我”所好。这样的调研,不仅难以发现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纵容了弄虚作假、“数字”评价的恶劣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