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校地“双向奔赴”,碰撞艺术“火花”

“走啊,一起去栖霞感受文艺氛围!”近日,一场场旨在深化校地融合、推动艺术创新的共创行动正蓬勃展开。栖霞区携手区内多所高校与艺术机构,共同探索以文艺力量赋能文商旅产业的新路径。通过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不仅促进了文化资源与地域特色的深度融合,还激发了文化创意与商业活力的相互碰撞。一系列艺术展览、文化节庆及创意市集等活动相继亮相,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栖霞区正以艺术为媒,链接起校园与地方经济的桥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驱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校地联动,激发艺术“原动力”

在秋意渐浓的季节里,栖霞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活力,搭建起一座校地联动的艺术桥梁,通过举办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不仅激发了艺术创作的无限“原动力”,更实现了文化、旅游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今年11月,随着栖霞山的枫叶渐染金黄,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作品展示月精彩启幕。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该校数码艺术学院学生们以栖霞区为主题的绘画、海报设计,更巧妙融入了AR技术,让南京文旅宣传册焕发新生,体感皮影戏的体验更是让传统文化与科技碰撞出璀璨火花。在该校团委组织的红枫游园会上,学生们通过漆扇制作、红枫拓印等市集活动,将艺术之美融入生活,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感受到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在老戏台上,学生乐队的表演也是别具风采。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师生们为栖霞区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智慧的双重盛宴。

转眼12月,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的接力棒传递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手中。此次合作,该校团委精心策划了“南师青年-古镇栖遇记”“青柠实践——南师青年看栖霞”等一系列主题活动,8个精品社团不仅现场展现了刀画、书法篆刻、相声等传统艺术的魅力,还通过生物标本制作展示、手工制作等,将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巧妙结合,吉他弹唱也是美妙悠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团的志愿者们,在西宁市湟中区发起“心中的栖霞”儿童画邀请展,36幅画作跨越千山万水,与栖霞古镇的游客相遇,搭建起东西部文化交流的桥梁。此外,南师美院还正组织“江·山”主题写生和枫叶主题艺术共创项目。

场场主题月活动,不仅展示了各高校的艺术特色,更是栖霞区委宣传部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的有力证明。据介绍,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是栖霞区委宣传部联合栖霞区文联、团区委、栖霞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推出的特色品牌项目,活动链接驻区高校文学艺术资源,在栖霞古镇常态长效策划开展各具特色、美美与共的校地艺术共创活动。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栖霞区不仅为驻区高校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创新平台,激发了艺术创作的原动力,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内涵,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校地联动之下,大家共同绘制出的艺术画卷,让栖霞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成为了艺术创作与文化传播的热土。

产教融合,创新美育“大视野”

在深化校地融合的过程中,栖霞区并非“一厢情愿”,而是“情谊浓厚”的“双向奔赴”。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栖霞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境课堂的机会,也为当地文旅和景区打卡点增强了互动体验,进而带动消费和经济活力。凭借区域内丰富的高校资源、青春活力和文旅资源,栖霞区打造主题月活动,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展现了主动求变的创新精神。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副院长徐俊在谈及策展过程时表示,通过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学生们得以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实现了教育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同时也为栖霞区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们在作品选择、古镇主题匹配、空间布局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并且还承担展览讲解和现场服务等任务。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校地合作案例,也助力高校实现了全方位的育人目标。”徐俊强调,作为仙林地区首所参与此类项目的高校,他们很高兴能够“牵手”栖霞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栖霞古镇进行这一有益尝试。

最大的认可来源于青春学子。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叶芯羽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栖霞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校外活动场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课外平台,可以说是学生社团活动的第二课堂。我们能在线下跟游客交流,能很好地锻炼沟通能力、手工能力,还有融入社会的能力。”

实际上,栖霞区高校集聚、文化艺术人才众多,为推出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栖霞区委宣传部与驻区各高校广泛合作,鼓励和帮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栖霞区的历史文脉和现代发展,并以此为灵感创作各类文艺作品。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正是充分地展示这些艺术成果,进一步鼓励大学生们用才艺繁荣地方文化。

“通过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面向更多、更广大的空间和舞台,让大家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融入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工作当中,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在这个过程当中,会落地一些艺术共创的项目,让游客、驻地居民包括景区商户等都能参与到艺术创作中,营造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栖霞区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区文联常务副主席杜巍说。

持续深耕,澎湃文艺“新动能”

一直以来,栖霞区文联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深耕校地融合,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着区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不断澎湃着文艺“新动能”。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文艺资源,栖霞区文联主动出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摸底工作。不仅逐一走访驻区高校的文学艺术学院,还与19个文学艺术学院(含美育中心)建立了常态工作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区域文艺联盟,构建长效机制。该联盟不仅促进了双方在信息发布、课题选择、精品联创、人才共育等方面的紧密协作,还实现了优势、资源和成果的共享,为区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推动校地融合的过程中,栖霞区文联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除了今年11月推出的校地艺术共创主题月活动外,该区还连续多年举办了文艺名家座谈会,邀请了众多驻区高校文艺名家共聚一堂,共谋文艺事业的发展大计。

此外,栖霞区文联还注重整合区内资源,为文艺人才提供更多的展示和交流机会。广泛发放文艺人才需求调查问卷,找准文艺工作的落脚点,并联动省、市文联和相关上级协会,为区域代表性艺术家召开作品研讨会、鉴赏会、分享会等,搭建起多元化的展示交流平台。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人才的成长,也为区域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栖霞区文联还在栖霞山管委会的支持下,于栖霞古镇落成了栖霞民艺馆,不仅丰富了栖霞山的文化内涵,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民间艺术、感受传统文化的窗口。栖霞民艺馆的落成,正是栖霞区文联深耕校地融合、推动文艺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成果。每逢周末,民艺馆内总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笑容,不少高校学子前往民艺馆举行文化活动,参与非遗名家的项目体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下一步,栖霞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将进一步整合辖区内优秀资源,与更多高校携手并进、同频共振、协同创新,将学生实践、创意设计、传统文化、艺术精品、社会美育等引入栖霞山和栖霞古镇,以青春为名,唱时代赞歌,实现赋能共兴,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品牌和文化名片。栖霞团区委也将联动驻区高校团委等单位,进一步完善实践点位,将红色地标、青年人才政策、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文旅资源、特色商圈等融入定制线路,采取“大学生点单+团委接单”的形式,让大学生充分感知栖霞、爱上栖霞。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朱旖旎通讯员栖宣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