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绿油油的麦苗随风摇曳,大棚内各色果蔬缀满枝头,生产车间内工人有序忙碌……12月24日,走进南乐县福堪镇,只见道路整洁、产业兴旺、商贸繁荣、民心稳定,希望的田野上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我们发挥果蔬种植规模大、肉鸡养殖多、商贸繁荣等特点,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先行区,将全镇41个行政村分为4个区,按照产业导向打造‘一区一特色’,走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谈起近年来的发展变化,福堪镇党委书记李兴敏胸有成竹。
福堪镇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闻三县”之称,省道S209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该镇强化党建引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好省道209、卞清道两条交通动脉的带动作用,不断建设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先行区,形成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一条产业链
“孵化”新动能
在福堪镇万佳实业门口,每天都能看到一辆辆货车整齐排列等着装卸货物,虽然天气越来越冷,却阻挡不住司机师傅们的热情。“现在咱们福堪的肉鸡越做越好了,不仅卖到了山东、河北,甚至卖到了安徽、上海呢,越是到过年销量越好!”老司机郭师傅满脸自豪地说。
福堪镇域内有屠宰加工企业5家、饲料加工企业8家、肉鸡孵化厂3家。2021年,肉鸡产业发展低迷,大多数企业选择保底销售、各自为战,仍然摆脱不了发展停滞的困境。面对这一状况,福堪镇党委坚持克服难点、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多次召开企业恳谈会,提出了“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但内忧外患下新的发展模式推进阻力显而易见。
为了提振企业信心,李兴敏带队到上海光明集团、山东金锣集团、安徽华莱士集团等地对接项目。为了保障养殖户收益,该镇成立了肉鸡养殖协会,促成万佳实业、福祥食品等龙头企业与27家养殖专业合作社的800余名养殖户签订保底购销合同,确保养殖户具有10%保底收益;大力推行“统一品种改良、统一规范生产、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免疫服务、统一市场营销”的“五统一”机制。
截至目前,该镇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27家,发展养殖专业村2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78个,打破了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的壁垒,不断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链主”作用,形成了福航饲料带动饲料企业,福祥食品、万佳实业带动屠宰企业,金凤凰带动养殖大户的良好格局。
“镇党委、镇政府不仅帮我们解决‘用地难’的问题,还鼓励我们发展熟食深加工项目,我们有干劲、有盼头!”谈及企业发展,万佳实业负责人楚彦民信心满满。
福堪镇以西区的孔庄、前宋村等5个行政村为中心,充分发挥万佳实业、福祥食品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头作用,纵向延伸肉鸡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条,逐步建成肉鸡全产业链发展先行区。
一座果蔬棚
种出好“钱”景
来到北区,只见一座座大棚绵延相连,棚外寒风刺骨,棚内绿意盎然。“这是引进的新品——草莓西红柿,我们的大棚一年四季没有空窗期。”马村党支部书记王光辉说。
近年来,福堪镇依托扶贫资金,大力推进综合性、技术性等较为领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建设了福堪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冬暖式钢架大棚136座、自动化育苗温室15座。
随着果蔬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果蔬销售问题也逐步浮现,全镇果蔬产品一般通过山东销售市场进行交易,但是老话说“货到地头死”,收购商“坐地压价”,越来越低的利润让种植户们逐步丧失信心。2022年,镇党委联合北区10个行政村成立了果蔬产业发展委员会,按照“四联”党建工作法、“三统一”发展模式抱团发展,建设豫北果蔬交易市场1个、农产品分拣中心1处、电商运营中心1处。目前,市场日交易额突破100万元,年交易额达到6.3亿元。
现代化农业园区实行“租金保底+股份分红”的收益分配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农民人均收入年净增800元。除了承包大棚,北区果蔬种植产业帮助群众真真切切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位赶着去棚里摘西红柿的村民说:“以现在卖西红柿为例,有采摘、贴标、码果、搬运好几道工序,每斤西红柿务工费1毛2,一天西红柿出货量能达几百万斤,我一天最少能挣200块呢!”
福堪镇将北区的马村、刘吕村、卞辛庄、郭吕村等10个村连片发展,在福堪镇果蔬产业发展委员会的指导下,建成了果蔬产业发展先行区,不断向着现代化智能农业园区迈进。
一个党支部
焕发商贸新活力
福堪镇地处三省交界,历来以商贸繁荣著称于三省周边乡镇,中区则更是位于镇域中心,商贸繁荣、区位便利、商贸街“线长面广”,然而原有的各村党支部无法更好服务市场化管理。福堪镇党委秉承着“让人气围绕党建聚”的原则,联合中区沿街6个行政村、351家商铺成立“金小福”商贸党支部,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搭建服务平台,实现党建融入、阵地融合、资源融通,探索出一条高效管理、共建共赢的“商圈”党建新路径。
“金小福”商贸党支部紧盯企业商户需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组建党务组织、金融服务、孵化创业、环境卫生、电力保障、市场监管、治安保障等7支服务队,着力解决商户日常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搭建信息交汇平台,提供创业政策及服务帮扶。“金小福”商贸党支部每周组织1次商户议事会,集中商讨解决矛盾纠纷、排查商家经营的问题诉求等;开展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行动,通过戴党员徽章、悬挂党员经营户牌子等方式,激励商户诚信经营、文明经营,每季度开展商户“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党员形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良好的营商环境,让经营供销生产门市的袁贤坤深有感触:“现在咱们商户心连心、力接力,人心是越来越齐,生意是越做越好!”福堪镇将组织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充分发挥中区在镇域的独特优势,成功建成了商贸产业集群发展先行区。
一个合作社
“托”出农民增收致富路
“原来一到夏收秋收就发愁,种了这么多地,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现在好了,有人帮我管!”张庄的种植大户张庆民讲述起土地进行托管试点后带来的变化很是兴奋。从耕种到收割,“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让农户当起了“甩手掌柜”,开辟出了一条致富新路。
福堪镇以东区的张庄、刘庄为试点,紧抓集体土地较多的优势,联合开办合作社,不断探索推广“支部+合作社+土地半托管”模式,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种植经济作物等方式,对托管土地统一管理、统一分配、连片作业,大幅提高了亩均经济收益。
目前,东区已进行土地半托管农户120户,引进了大蒜套种辣椒这一技术,积极探索“合作社+村集体+种植大户带头人+农机服务团队+农户”多级联动的托管模式,让农户逐步实现“打工种地两不误、种地打工双收入”的愿景。土地半托管模式的推行有效推动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了农业增效、集体农户“双增收”,让福堪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在福堪镇党员、群众共同努力下,村集体的收入越涨越高,企业的路子越走越宽,群众的口袋越来越满。“抱团发展、区域连片”的发展思路已成功在福堪变为“一区一特色”的实践,真正实现了聚富为民、藏富于民。⑩
孟令坤张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