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细梳妆”绿美村庄“入画来”——汉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见闻

通讯员宋孝波张彬

平坦的道路干净整洁,两旁一幢幢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群众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处处洋溢着幸福与安康的热望……在汉滨,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田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汉滨区以“清洁乡村、净美家园”为主题,真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村庄风貌连片整治以及人居环境整治机制提升等为重点,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乡村“颜值”不断升级。

“微改造”提升乡村品质

“环境好了,住起来舒服。改造后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流水镇新庄村村民单林安自豪地展示着改造装修的房子:新式厨房、水冲式厕所、小花园和小菜园,幸福的笑容从嘴角爬上眉梢。

汉滨区流水镇新庄村(航拍图)

单林安提到的是汉滨区宜居农房改造项目,他便是其中的受益群众。流水镇新庄村背山朝江,受到地理条件限制,村庄房屋从村头到村尾前后两排并列连建。随着时间推移,村民纷纷外出务工,老屋开始闲置陈旧,村容村貌也变得破落不堪,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部分农房已不能满足群众现代化生活需求。让院落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群众生活更加便捷,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

“房屋改造是好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家每户情况不一样,改造重点也不尽相同。公要馄饨婆要面,各人需求不同,诉求不同,工作难做。”说起宜居农房建设,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成猛深感不易。

为了让群众更加理解和支持改造工作,流水镇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在保持村庄整体风貌协调统一的基础上,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基础,以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为重点工程,采取“一户一设计、一户一方案”措施,让改造工作有质效、有温度。

“在宜居农房改造过程中,我们统筹解决人居环境整治、拆危治乱及和美庭院等方面,深入了解村民需求,广泛听取改造意见,结合实际进行改造,达到功能优化、风貌靓化、环境美化的效果。”流水镇副镇长黄江超回顾整个改造项目过程,详细地介绍。

汉滨区县河镇红升社区航拍

看似简单的村容村貌“微整形”,却要转变村民的生活习惯,必须用足绣花功夫。汉滨区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的基本原则,紧扣“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总体要求,重点对庭院的外貌、色彩、屋顶、墙体、门窗和使用功能等进行室内设施现代化、庭院风貌乡土化改造,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奖补为辅”的方式进行资金兑付,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环境好了,心情也好了,生活不比城里差。”感受着村里环境的变化,村民赞不绝口。如今,屋檐下的柴垛不见了,路边散种的菜园也整整齐齐,斑驳的老屋焕发生机。新庄村的美好变化只是汉滨区宜居农房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2022年至2024年,汉滨区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2020.5万元,共实施宜居农房建设1353户。

“让汉滨生态宜居的乡村更加美丽,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加饱满。”汉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向阳介绍,将着力打造现代宜居农房,全面提升村容村貌,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新机制”扮靓乡村颜值

暖阳铺洒在大地,树木渐次换上冬装,安静整洁的院落、错落有致的房屋、干净整洁的蜿蜒道路、褪去颜色的群山默默诉说着和美乡村的故事。

清晨第一缕阳光迎面扑来,五里镇刘营村的保洁公益岗人员和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环境变好了,大家的心情也跟着变好了,我们定期清扫,道路干净了,大家也不乱扔垃圾了,生活习惯也变好了。”谈起这两年的变化,刘营村保洁员刘遵刚一边清扫着路边的枯枝败叶,一边称赞。

走进刘营村,道路干净整洁,农户院落物品码放有序,一排排整齐的白瓷砖房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格外醒目。刘营村的变化正是五里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缩影。近年来,五里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镇容村貌持续改善,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刷新村庄“颜值”。近年来,汉滨区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和志愿者等共同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活动”等为抓手,同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渐渐从“看戏”变为“唱戏”。

汉滨区叶坪镇中心社区(航拍图)

“自从有了评比机制,家家门前干净整齐,落在后面肯定会被笑话。”一大早,被评为人居环境整治“环境优美户”的叶坪镇中心社区村民叶家稳从自家屋内开始打扫整理至院外。“通过这种评比机制,社区的很多村民都养成了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为破除卫生陈规陋习,解决“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叶坪镇中心社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将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同时通过定期上门实地查看,将农户评比为“环境优美户”“继续保持户”“还需努力户”等,以此来褒扬先进、鞭策后进。

“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蓝图已经开始绘就。瀛湖镇按照“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的思路,每逢周二周五,以村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公益岗人员和志愿者落实人居环境整治“二五工作法”;大河镇充分发挥“流动红旗”和“流动黄旗”作用,发挥评比工作正向激励、反向鞭策作用,树立先进典型,找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提升;吉河镇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等工作,出台“以奖代补”机制,引领带动村民参与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来……

瀛湖镇王岩村党员干部、公益岗人员对主干道路进行清扫

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营造了清洁、整齐、优美的居住环境,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村民的生活习惯,有效地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汉滨区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为抓手,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公益岗等力量,以“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为目标,聚焦“八清一改”、农房残垣断壁拆除清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提升等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全面整合各项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和项目资金,实施常态化督导检查等工作措施,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提升活动新高潮。

“通过整治,各镇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也提高了,营造出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小龙介绍,工作中还通过开展观摩点评、交叉互评以及政策和资金保障,实现了“比学赶帮超”,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攀升。

“组团服务”提升乡村气质

一垄垄茶树层层叠叠、错落起伏,冬日的暖阳下,连绵无边的茶山被染成青黛色,在迎面吹来的山风裹挟下,倔强地向天空伸展,似在积蓄力量。

双龙镇桥山村是汉滨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高低错落的茶树分布在山间地头,对于村民来说,种茶、采茶、卖茶等茶产业已成为经济支柱。

“以前农村穷,顾不上村容村貌。现在大家日子好多了,也希望有个好环境,脏乱差的现象改变了很多。”双龙镇桥山村村民柯尊波说,好的环境能带来更好的心情、更好的日子。

新城街道程东村村容村貌

为找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密码,实现乡村美富双赢目标,2024年,新城街道程东村、建民街道月河新村、五里镇张营村、茨沟镇中心社区、双龙镇桥山村、县河镇财梁社区等村(社区)被确定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社区),正有序进行创建。

“我们抢抓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机遇,充分利用好资金、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桥山村的人居环境。”市生态环境局汉滨分局派驻双龙镇桥山村第一书记王彬介绍说,全村已完成了130余户的厕所改造和70余户的房屋风貌提升,逐步实现了二三组通组道路的硬化。

桥山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得益于“千万工程”示范村的机遇,也得益于第一书记“组团服务”。双龙镇通过统筹协调资源、资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让各村“单战”变为“团战”,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并进。

游客在东旭茶庄拍照打卡

“现在村中处处都是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新变化。”双龙镇桥山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涛说,过去,村民收入主要靠茶叶。如今,村子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环境干净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村里民宿、农家乐迅速兴起,旅游消费也热了起来。

近年来,汉滨区将各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员和帮扶单位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在镇(域)内汇总、统一整合、统筹使用,整合项目资金,用活各项农村环境治理政策,以重点镇及“国省道、区镇路、集镇边、景区边”村(社区)为重点,辐射全域,打造净美宜居新汉滨。

擦亮人居环境底色,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在“细”上下功夫,扮靓乡村颜值;在“美”上做文章,提升乡村品质;在“靓”上出效果,提高乡村气质,汉滨区正高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篇章。

(本文图片由汉滨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