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昆明,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因其独特魅力成为新兴旅居热门目的地。然而,最早选择来昆明“旅居”的,却是来自遥远的西伯利亚的红嘴鸥,自1985年首次来到昆明,如今已有近40个年头,每年跨越数千公里来昆越冬的红嘴鸥,已经不仅是“客人”,而是昆明人的“家人”。岁月流转,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知、相守,谱写着动人的人鸥情缘。12月20日起,掌上春城推出“春城人鸥情”系列报道,讲述那些发生在人鸥间的动人故事,传递这座城市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脉脉温情。
“我是来自福建的‘憨斑鸠’,来昆明上学后发现竟然出门就能遇上海鸥,这种感觉既惊喜又幸福。”昆明城市学院文学院的学生吴俣兴奋地向记者诉说着对红嘴鸥的喜爱之情。冬日暖阳下,红嘴鸥的轻盈身姿划过蓝天,这些白色的精灵与师生们共同编织着一幅动人的画卷,展现了师生与红嘴鸥之间深厚的情谊。
红嘴鸥与昆明城市学院的缘分源远流长。据昆明城市学院后勤保卫处副处长陈昊回忆,红嘴鸥多年前便已开始飞临昆明城市学院,但今年它们的数量尤为多,除了红嘴鸥,鸬鹚、白鹭等其他野生动物也纷纷造访,为校园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据介绍,作为云南高校文明校园培育学校、云南省“绿美校园”的典范,学校一直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每年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校园环境建设,今年冬季,这些白色的精灵再次从远方飞来,为宁静的校园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生机与活力。
如何让红嘴鸥在校期间得到妥善保护?陈昊介绍,早在红嘴鸥刚飞临校园之际,学校便及时开展了相关的志愿者活动和科普教育以及安全警示。通过学校后勤保障部门、各二级学院,采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线下互动等多种形式,向师生们普及了《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了大家的保护意识。此外,学生们还自发组织参与了各种爱鸥护鸥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关爱。
“红嘴鸥是昆明的‘老朋友’,但之前并未深入了解过如何正确观赏和保护它们。通过学校的科普教育和实践活动,现在更加懂得如何文明观赏红嘴鸥,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为保护野生动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昆明城市学院文学院的学生蔺雪莹说,通过参与活动,不仅增长了对红嘴鸥等野生动物保护的知识,还培养了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昆明城市学院社会公益学院院长黄翮介绍,学校早在2018年就举办过海鸥文创比赛和海鸥摄影展系列活动,比如设置校园观鸥打卡点、创意微视频等,与此同时,红嘴鸥光顾的这块区域,也是学校劳动实践教育的基地。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展现了红嘴鸥的美丽和灵动,同时也表达了对这些小生命的喜爱与尊重。
此外,在环保实践中,学生们还前往滇池进行了保护海鸥的调研活动,深入了解了滇池生态环境和红嘴鸥的生存现状。省外同学们则戏称自己是“憨斑鸠”,他们纷纷表示,现在下课就能看到红嘴鸥,不用特意去滇池、海埂大坝看了,这让他们感到既惊喜又幸福,对春城也有了更近距离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护红嘴鸥的行动中,昆明城市学院法学院基层立法联系点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提出了关于出台《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的规定(讨论稿)》的相关建议,包括对“红嘴鸥”进行明确界定,以及在投喂红嘴鸥行为上,建议斟酌第四条第(一)款中“为保持红嘴鸥野生动物习性,不提倡投喂”,可改为“提倡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投喂,不鼓励自行投喂”。这些建议不仅体现了学校对红嘴鸥保护的重视,也展现了学校在立法参与中的智慧和责任。
昆明城市学院师生和红嘴鸥之间的情谊,只是昆明市全体市民和游客与海鸥之间不解之缘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红嘴鸥等野生动物将在城市学院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我们的校园也将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典范。”昆明城市学院社会公益学院院长黄翮说。
掌上春城记者:杨梦奇
供图:昆明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