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北京城市图书馆迎来开馆一周年的重要时刻。一份耀眼的成绩单盘点2024年走过的足迹,北京市典籍博物馆解锁新场景,全新体验让阅读兴趣盎然,北京城市图书馆为读者带来一份丰厚的馆庆大礼。
3400余场活动惠及1800万人次
在一元肇始汇智启新——北京城市图书馆2025年“新服务新活动”发布会上,北京城市图书馆发布一组耀眼数据:开馆88天迎来100万读者;全年到馆人次突破370万;读者年龄最小为0岁,最大为93岁,真正做到了服务全年龄段读者;2430家媒体发布报道43194次。
在过去的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全年举办“睿寻——公共艺术展”“城市音乐荟”“非遗零距离”“古韵今赏”等3400余场活动,线上线下惠及读者1800万人次;联动京津冀推出非遗展、文旅展、少儿国风游园等活动;携手大运河沿线八省市图书馆以“诗文中的大运河”为主题,漫游运河城市,重走运河之路。
2024年10月,北京城市图书馆从全球10个国家的16家图书馆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颁发的“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这是中国首次荣获此项世界公共图书馆界最高荣誉。
令人欣喜的是,过去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在社会各界的注视和陪伴中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以“阅读”为核心,以“融合”为方向,以“创新”为锚点,不断推进“个性化、精准化、身边化、智能化”新型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一流图书馆。
北京市典籍博物馆迎来首批读者
馆庆当日,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新空间、新服务、新活动正式对外发布。
空间新纪元,共享美好时。北京市典籍博物馆迎来了首批读者,解锁“阅读+博物馆”新场景,实现博物馆、图书馆服务的优势互补、聚能增效。其中,首展“汲古润今以文化城”——首都图书馆藏特色文献展分为载籍读城、梨园赏萃、稗海撷英、典册集珍四个版块,共展出馆藏特色珍贵文献实物110余种,追寻古籍中蕴含的城市记忆,展示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表示,古籍的活态展示与大众传播,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中之重。北京城市图书馆真正为广大北京市民,特别是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再谱新章。
步履不停,服务焕新。馆庆当天,北京城市图书馆推出多项惠民阅读政策。社保卡实现“一卡通”多场景应用。读者在“北京民生一卡通”微信小程序“图书馆”功能模块或“京津冀一卡通专区”开通图书馆用卡认证服务后,持社保卡可享受首都图书馆文献借阅、文献预约等服务。读者信用积分也同步上线。持有北京市公共图书馆网络联合读者卡的读者,在首都图书馆微信小程序、北京城市图书馆微信小程序和首都图书馆官方网站积分服务平台,同意开通个人信用积分后,积分可用于抵扣文献滞还天数。
以书为媒,共享盛宴。馆庆当日,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为“睿寻——公共艺术品展”第二季开展。展览以“阅读+艺术”的形式,拟定“表达”为主题,通过45件星罗棋布的公共艺术品为阅读路线,引领观众穿梭于“书山”这一知识世界中,感受艺术品的无声表达。
据介绍,新的一年,北京城市图书馆还将举办千场以上的新型阅读活动。面向少儿读者,“摇篮书香”活动内容即将升级,打造高质量的婴幼儿阅读指导,开启新生儿阅读的第一章。“大运河文化阅读行”活动将以“文人笔下的大运河”为年度主题,融合文化交流与文旅元素策划全新的漫游路线;“非遗零距离”“芸林雅集”活动将围绕运河沿线非遗、典籍文化、古代书房文化开展系列活动。“书林隐语”沉浸式阅读活动将依托“北京中轴线”为主题的馆藏资源,利用MR技术,让读者身临数字化历史场景中阅读历史。
“阅读+科技”智慧阅读服务上线
馆庆当日,北京城市图书馆“阅读+科技”智慧阅读服务新场景正式上线。馆内智慧阅读系统通过简化访问流程、新增服务内容、提高读者参与度、促进功能升级等措施,提升应用服务能力,增强阅读体验与理解。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两部经典古籍的裸眼3D阅读正式上线智慧桌面,读者可以直接“触摸”立体影像,让静态的书页转化为动态的感知。同时,智慧桌面还新增了AI阅读功能——“与书对话”,精选了5大类别2000余册大奖书系、中外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图书,为读者提供原文阅读和辅助阅读功能,如翻译、词条、摘录,概述、脑图、词云等,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文本,以更高效、智能的方式获取信息和知识。“智能机器人家族”再添新员,为读者提供图书推荐、检索导航、办证借还、智能咨询、以及空气清洁、环境消杀等综合性服务,让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智慧之光”。AI数智馆员“图悦阅”历经十余次功能迭代升级,AI大模型训练能力、学习能力和应答能力显著提升。从服务需求出发,提供专业性的阅读建议和信息导航。
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表示,新的一年,城图将主动拥抱新理念、新技术、新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阅读、融合、创新这“三件事”,不断增加高品质阅读供给,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质效,更好发挥知识传播、文化教育、文化展示的功能。用一流的服务管理,让读者获得一流的阅读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