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港口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8亿吨!连续五年每年增长一亿吨

齐鲁晚报 2024-12-28 11:42:4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赵波通讯员张天明

12月27日,“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越20亿吨,山东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超越18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400万标箱暨山东港口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日照举办。标志着山东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20亿吨,山东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超越18亿吨,五年多来,山东港口吞吐量保持一年一个亿吨台阶,从13亿吨攀升到18亿吨,集装箱量从3000万标准箱增加到4400万标准箱,战略枢纽力愈加巩固、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经济支撑力持续彰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一年一个亿吨爬台阶

山东港口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带一路”、RCEP、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推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特别是全省经济发展进中提质、韧性十足,为港口增量增效提供了充足源动力。

自成立以来,山东港口依托优越的政策赋能与区位优势,陆海联动、双向发力,构建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全球海外、全域协同的大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已开通包含258条外贸航线的357条航线,跨越海洋,通达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个港口;51个内陆港、101条班列线,穿山越水,打通沿黄流域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海铁联运箱量连年保持15%以上增幅、突破360万标箱,形成“南来北往促流通、进江达黄强辐射”的态势。

五年多来,山东港口吞吐量保持一年一个亿吨台阶,从13亿吨攀升到18亿吨,集装箱量从3000万标准箱增加到4400万标准箱,有力支撑了山东省2024年沿海港口吞吐量超过20亿吨,连续3年保持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目前,山东港口集装箱、铁矿石、纸浆、铝矾土等货种作业效率连续保持全球第一,自动化码头十次刷新装卸效率世界纪录,青岛港成为业内公认的“保班纠班”港;码头年通过能力、原油仓储能力、长输管道能力较五年前成立初分别增长21.2%、86.5%、125%,有力保障了货物的大进大出;原油、矿石、粮食、铝矾土进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3、1/4、1/5、3/5,以一流的港口基础设施夯实了枢纽支撑能力,成为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的强大引擎。

然而,山东港口,不止于港。港口大不大,要看吞吐量;港口强不强,要看集装箱;港口优不优,要看供应链。无论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还是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政策中,供应链都被多次提及,供应链的建设、优化也早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紧紧围绕主责主业,在持续巩固港口传统业务优势的同时,山东港口的战略方向和服务功能也正在深度拓展延伸,全速发力港口运营、供应链综合服务、港口园区配套服务“三大赛道”,加快打造“依托港口的一流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以“传统业务+新兴业务”双轮驱动,加快塑强核心竞争优势,由“单一港口运营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截至目前,山东港口已培育出山东大宗商品、青岛国际能源等交易中心,拓展了港信期货公司、船舶交易平台等功能载体,布局了东南亚等区域公司、运营了8个海外码头、建成了10个海外仓,并大力推进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全球生活资料集散中心建设,提供从单一到综合、从国内到海外的“端到端”全程供应链综合服务。

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成投用

发布会上,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日照港建成投用。这是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崭新成果,为推动干散货港口智慧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方案。

日照港是5亿吨大港,是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粮食等的供应链枢纽之一,大宗干散货占据吞吐量半壁江山。近年来,日照港将港口发展和城市规划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东煤南移”“南散北集”,建成全国首个退港还城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智慧绿色低碳发展蹄疾步稳。

2022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日照港建设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日照港全面开启智慧绿色低碳转型新阶段。

此次建成投用的项目,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在占地510万平方米的亿吨级单体干散货作业区,通过200多条作业流程灵活串联各泊位、堆场,研发新一代大宗干散货全域智慧管控系统和国内领先的火车装车楼系统,攻克人工摘钩和清车行业难题,实现“从卸船到装车”“从卸车到装船”全流程自动化贯通,多设备“一键启动”,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3倍。

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还构建了“立体感知+数字治理”智能环保管控模式,使整个作业区实现了环保“一张网”管控,综合抑尘率达99%以上,碳排放减少66%;开发了首个海洋港口数字航道,实现地形、气象、水流、船舶的航道全息展示,助力低能见度通航,靠离泊效率提升10%。

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建成投用,为将“灰头土脸”的传统干散货作业改造为智慧绿色新场景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新方案:此前,大宗干散货门机作业以单人单机操作模式为主,要实现多机协同自动化作业,门机自动化是关键,团队经过上百次研讨、反复测试,先后攻克了抓斗防摇定位等难题,成功实现门机自动化作业;在传统模式下,干散货货垛管理需要数名理货员日行2万多步实施管理,工作难度大、劳动强度高,团队成员连续一个月奋战在现场,爬大机、盘货垛,记录、整合10万余条数据资源,成功研发堆场数字孪生系统,打造4D时空智慧堆场,实现了覆盖210万平方米、动态堆码500多个货垛、超千万吨库存的干散货堆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传统散货多采用盖网防尘,需爬上十几米的货垛进行苫盖,成本高、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团队大量查阅资料,与十几家环保厂商探讨技术,结合港口自主研发的抑尘剂,创新推出了“大机自动上水+悬臂结壳剂喷洒”解决方案,配合堆场粉尘在线检测、中压微雾抑尘技术应用等技术手段,构建了智能环保管控体系,使港口万吨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

以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为代表,山东港口全面发力智能化设备、数字化管理、供应链协同、绿色建设和数据驱动决策,加速向“第五代港口”转型迈进。面向未来,山东港口将牢记嘱托,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用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推动传统港口向更智慧、更绿色的现代化港口加速蝶变,以世界眼光谋划推进海洋港口群建设,突出强基础、优服务、提能级,全面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和智慧绿色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贡献港口力量。

“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全面启动

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既是顺应全球化城市发展趋势、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动力源的关键系统,也是事关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今年12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推动港与城在“强港、兴产、活城”上迈出更大步伐。此次发布会上,由山东港口、日照市、上海临港集团等联合发起设立的日照市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启动。

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早在2019年9月6日,山东港口在“一带一路”陆海联动(青岛)高峰论坛上发起设立陆海联动发展基金群,远期目标1000亿元,首期规模100亿元,重点投资于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产业领域。2023年4月23日,在山东省“三区互融”推进会上,山东港口又发起成立山东省“三区互融”产业发展基金群倡议并启动基金群,通过基金力量推动港区、园区、城区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此次基金的启动,源于今年2月山东港口与上海临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提出了加快推进“长三角-沿黄流域”跨区域产业链接、资源联动,携手打造一批协同示范性合作项目,服务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日照港抢抓机遇,会同日照市与上海临港集团持续加强产业对接,谋划推进“山东港口海龙湾协同区”等临港产业项目合作,并确定发挥基金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性作用,建设百亿级“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助力日照市产业上规模、经济上台阶、城市上品质、影响上层次。

此次启动的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基金群,是山东港口继“陆海联动发展基金群”“三区互融产业发展基金集群”后又一港城融合发展成果。该基金群启动后,将有效助推上海临港、上海国投、上海瑞力等对日照市产业资源、资金的导入,充分发挥港口供应链枢纽和产业链积聚平台优势,更好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0 阅读:0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

山东省影响力最大的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