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已换新颜”,一路走走停停,世界风景万千。驻足回望,寻觅最初的自己。今年是首都师范大学(简称“首都师大”)建校70周年,从首都师大毕业的各级校友在10月纷纷回到母校,让青春记忆与母校时光再次交叠,用自己的追忆找寻曾经的时光痕迹。从北京最南端的大兴榆垡到最北端的怀柔喇叭沟门满族乡,从秦皇岛的渤海之滨到塔克拉玛干的沙漠深处,从幼儿教育到基础教育再到高等教育乃至特殊教育领域,都有首都师大人躬耕教坛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施展抱负、励精图治,更用自己的作为和贡献将母校“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进行了生动阐释。
愿做扎根教育沃土的一片纯净“雪花”
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应雪花
大学毕业时,应雪花毅然放弃城里名校的入职机会,回到生她养她的家乡,在山村学校里安心扎根。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2019年,应雪花又突然暂别游刃有余的工作环境,远赴西藏拉萨尼木县支教,为西藏的教育帮扶工作增添平凡且亮丽的一笔。在每周20多课时的强工作量下,应雪花依然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因为应雪花深知,作为北京教育授藏团队中的一员,作为西藏第一位英语援藏老师,肩负的使命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要将北京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拉萨,落地生根。
回京后,应雪花又成立了名为“勠力缘缘坊”的昌平区应雪花小学英语学科工作坊,工作坊连接着北京市昌平区和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两个地区,囊括七所乡镇、山区、高原小学。
从教20年来,无论是扎根乡村学校还是主动援藏,应雪花都没有将其看成是单纯的工作,而是投入了极深的感情,希望能给当地教育带去一些变化。她用热情影响学生,用生命丰盈生命,用快乐浇灌快乐,所以才会有那么灵动的课堂,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有所得,并且传承下去,就像每年冬天如约而至的雪花一般,滋润大地,净化校园。而这都与她上学期间的经历与接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应雪花是首都师大初等教育学院的第一批学子,四年的大学时光,让她具备了更科学地了解小学、更深入地研究小学、更真诚地服务小学的教师素养。她始终记得大三时的一堂写作课,正是张凤霞老师触碰心灵的话语让她的小学教师之路像雪花一样纯净美丽。“当时,张凤霞老师在课上分享我写的一篇名为《我就是这样一位小学教师》的散文,分享后,张老师拉起我的手,对同学们说,此时此刻,她在这个讲台上看到了一名教师应有的模样,她的心是感动的,感动于同学们在校园中的成长,感动于同学们心中的教师梦,更感动于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使命即将拥有的美好传承。”
用对教育的热爱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邱悦
“我现在仍旧对那次‘爱鸟周’活动,高武老师对我的启发指点记忆犹新。”据邱悦介绍,首都师大生命科学学院的“爱鸟周”活动是高武老师创办的,已延续了40多年。作为北京市最早的一批观鸟人、爱鸟人,高武老师不仅对各种鸟类的习性有所研究,更是对鸟类保护有着自己的见解。“高武老师认为如何对待鸟类更是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一个民族的性情,一个国家的思想,因此,作为老师除了要传授保护自然、保护鸟类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将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强烈责任感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
毕业后,邱悦在学校主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其中文明礼仪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他组织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之后在学生的交谈中,邱悦得知,由于主题教育活动中只强调了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要求,而忽视了对老师的文明礼仪要求。“尊重是相互的,只有老师先给学生作出表率,才能带动学生。所以,从那时起,我开始每天第一个到学校,并向每一位同学问好,通过自己的言行把师德师风‘立’在学生心中,通过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
无论是在大学期间从高武老师那里获得的指点,还是工作后自己的经历,让邱悦认识到,母校“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为其立志要做一名好老师,注入了精神与灵魂,也提供了方向指引。“要做一名好老师,就要深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源泉,真情实感才能使教育生机勃勃。教育一定要走进学生心灵,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聆听学生内心的声音,爱和尊重架起了心灵的彩虹,让师生心心相印,共同成长。好的教育是春风拂面,沁人心脾,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用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改进教育的方式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而这也反过来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深入思考,推陈出新,真正做教育的有心人。”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梁宇学
梁宇学是首都师大数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自1984年上大学到今天,在她与首都师大结下的40年不解之缘中,给梁宇学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1986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经过数学系学生党支部大会讨论并表决通过,同意接收她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说起入党,还要从我的辅导员陈卫东老师说起。正是有了那次的谈话,才让我有了加入党组织的强烈愿望。”梁宇学回忆说,“在大学一年级的一次班级活动期间,陈卫东老师像大姐姐一样,热情地和我们聊起了数学系主任梅向明先生的故事。梅先生的故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作为国家培养的师范生,自己更要向往光明。在那次活动中,陈卫东老师还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要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未来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数学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我们的力量。”
在梁宇学看来,首都师大校训中的“为学为师求实求新”,除了要求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勤勉的态度不断学习,还要务实追求最佳育人实效,紧跟时代育人要求。为此,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梁宇学坚持学习,并始终以优秀的前辈、同事为榜样。“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她以'生命与使命同行’为座右铭并教诲我们‘理想信念是教育家精神的灵魂所在’,同时,她提出'两把尺子’的为师理念,身体力行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对我影响至今。”
无论何时母校老师都在鞭策着我前进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校长任炜东
时光的痕迹,一年年累积,青春的璀璨,仿佛微风过隙。任炜东已由一名新教师成长为一名全国模范教师、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他为选择从事物理教育感到荣幸,也为“人民教师”的称谓而自豪。
讲台上的任炜东不仅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引导每一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努力将自己对物理学科的热爱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情感体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物理学固有的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实践的精神,使学生建立爱祖国、爱科学、坚持真理等价值取向,从而使学生待人做事有正确而稳定的态度。
“在校期间,老师们的严谨治学、言传身教不仅为我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坚定了我立志从教的决心,而且塑造了我敬业乐教的专业精神。尤其是给大一新生开设选修课的顾之雨教授,让教育家精神真实可感。”任炜东表示,自己能在工作岗位上收获今天的荣誉,离不开母校老师们的教导与鞭策。
“2012年5月,作为首批北京市特级教师研修工作室的候选学员,在答辩现场我再次与续佩君教授相遇。续先生在谈到特级教师如何继续成长时,要求学员既要解析历史的自我,也要走出历史的自我,既要进入现在的自我,解决现实问题,也要考虑未来的自我,对周边人负起更多的责任。”
30多年的从教经历让任炜东对首都师大“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八个字不仅是‘大先生’们不断追求卓越的真实写照,也深刻地刻画出了首都师大师生应当涵养的内在品质与践行的外在标准。这八个字既是对学校优良传统的凝练,也为当代及未来的教育实践指明了前进方向。”
做老师做学问都要在基础工作上下苦功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蔡萌
“对于女生而言,国际关系史这种课讲的都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事,显得有点枯燥,加上那时候这节课还被安排在了早上,难免让我有点精神不振。但是,当我看到徐蓝老师身穿白色风衣的样子,神采奕奕的笑脸,听到她用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讲述着国际关系的波谲云诡、政治家的纵横捭阖、战争的瞬息万变、和平的脆弱珍贵……整个教室都被她的能量点亮了。自此我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历史老师。”
如今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任职的蔡萌,已经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历史老师。如果说,让她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受到了徐蓝老师的影响,那么,能让她在这条路上坚持下来且小有成就,并深谙“青衿之志,履践致远”的道理,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她在大学期间接受的有关搜集史料功夫的训练。
蔡萌坦言,现在很多史料都电子化了,鼠标点一点轻而易举就能下载保存。但是,在那个没有手机、相机、笔记本电脑,也没有数据库的年代,手抄、复印史料就成了“家常便饭”。“我曾经在南开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手抄《威尔逊文件集》,在外交学院图书馆手抄国际法院文件,一抄就是几个月。”
“首都师大'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也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指引。”蔡萌认为:“‘为学’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素养;‘为师’意味着我们不仅要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和责任感,成为他人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求实’强调的是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而‘求新’则鼓励我们敢于突破传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文/顾昕昕
七秩芳华映初心:首都师大校友工作的探索
校友是学校的生动名片,校友文化是大学精神文化的延伸。70年来,首都师范大学始终秉持“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契合时代发展脉博,锚定首善标准,服务首都建设。在校友工作中以“服务”与“发展”为双核驱动,践行“向前一公里”的主动开拓与“延伸一公里”的深度关怀,匠心打造“再印初心”校友活动品牌,精心营造温情温馨的校友文化生态,在不断创新中探索高质量校友工作之路。
构建多维协同体系,筑牢校友工作基石。完备的校友工作体系,是汇聚校友力量的机制保障。首都师大构建校院两级联动机制,学校统筹规划,院系精准落实。设置院系校友工作负责人,聘任校友联络大使与联络员,支持海内外地方校友组织建设,织就横跨校内外、辐射海内外的校友工作网。同时,学校积极推动校友工作信息化建设,为校友互动、工作推进筑牢数字化底座,以系统性思维实现组织架构与技术赋能的深度融合。
创新多元活动范式,激发校友情感共鸣。借建校七十周年的关键节点,重磅打造系列特色活动,奏响校友交流的多元旋律。邀请校友参加高质量发展大会及各类学术论坛,汇聚前沿思想,搭建发展平台;举办校友文化节、校友返校日活动,开展“再印初心”校友走访、“泮水回波”校友讲堂,重温青春梦想;聚焦教育领域校友拍摄纪录片《师者如你》,彰显教师教育深厚传承;拍摄校友师生贡献双奥的纪录片、出版《一所大学的双奥情缘》书籍,从文化叙事的角度体现首都师大人的使命担当,增强校友的母校荣誉感。
搭建多极互动平台,共绘学校发展新篇。通过邀请优秀校友担任“第一班主任”、主讲基础教育大讲堂、参与大中小幼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等,让校友真正参与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就业指导等工作当中来。围绕承载母校记忆的校园长椅和树木,设立“滋荣·我为母校养一棵树”“挚爱首师”等校友捐赠项目,引导校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深度参与者与建设者。
站在新起点,首都师大将坚守“服务校友、联络感情、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校友工作理念,与校友携手并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的目标勇毅攀登,在教育强国建设中交上精彩的首师答卷!
文/宋军(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