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帮办|未成年人通过游戏代充平台充值竟未到账?律师:家长有权要求平台返还全部金额

极目新闻 2024-12-30 19:31:04

极目新闻记者张秀娟

“今年11月29日晚,我的小孩通过一家游戏代充平台,在一小时内,为一款手游充值了数千元,事后发现,资金并未进入游戏账户,找代充平台协商退款,仅能退充值金额的5%,这让我气愤不已。”近日,湖北荆门市民廖女士向极目新闻记者反映,自己在向游戏代充公司要求一次性全额退费后遭拒。

“未成年人在未经家长的许可下,进行大额游戏充值,充值平台显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廖女士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违规平台的治理,自己也将向平台公司提起民事诉讼。

14岁少年晚间一小时充值数千元

“我小孩今年因上初三,选择住校,没想到竟然背着我打起了游戏。”廖女士回忆,她的银行卡在11月29日晚9时许突然收到了几笔扣款信息,加在一起有2000余元,一看账单,才发现是在一家游戏商店进行了充值。

“问了娃才知道,这款游戏未在中国境内提供游戏服务,于是找了第三方代充平台进行充值,前后一共充了3000多元。”廖女士表示,“未成年人在未经家长的许可下,在代充平台上进行多笔消费充值,这真的合理吗?”

带着疑惑,廖女士找到代充平台的官方客服进行协商。“在经过多次沟通后,对方客服表示,对于未成年人的充值退费,将有专人进行协商。在向对方提供了孩子的出生证明后,对方表示,将会进行核实处理。”廖女士介绍:“过了数天后,对方表示,因已经充值到账,金额无法追回,但可以根据平台收益退还5%,其余部分,则建议向游戏方申请退款。”

“根据今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来看,未接入国家统一电子身份认证系统,导致未成年人充值不受限的,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需承担100%的责任。”廖女士认为,代充平台显然未落实未成年人充值限额的要求,“仅能退款5%,是平台在推卸责任。”

多次协商无果后,廖女士选择向极目新闻求助。

代充公司注册地在武汉,收款地在云南

根据廖女士提供的平台信息,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这家提供游戏代充值服务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但在地图上并未有详细地址。

在向公司客服表明身份及来意后,该名客服表示,平台并没有做游戏产品,不涉及游戏的开放和运营,仅提供游戏充值服务。针对青少年的充值行为,客服表示,“平台是有实名认证的保护措施,也希望青少年以学业为主。”

“平台既然有实名认证举措,未成年人为什么还能在晚间进行多笔消费充值?你们是否有进行提醒?”“是否有尽到告知义务?”针对记者的多个问题,平台客服并未正面回复,只表示“平台有专门的未成年人投诉通道,会有专人与用户进行核实处理”。

随后,极目新闻记者尝试联系对接未成年人退费服务的客服,在添加对方微信后,系统显示,对方账号违反了平台个人账号使用规范,已无法添加朋友。廖女士向记者表示:“平台退款充值金额的5%,对方告知已经是最终结果,剩余部分需找游戏公司进行协商。”

12月21日,记者联系上游戏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廖女士儿子充值的此款游戏,中国大陆IP玩家是无法注册和登录的,如果有充值退费问题,可联系官方客服申请退款。廖女士随即在游戏公司提供的页面中登录家长关联账号,查看消费明细,发现账号近90天并未有在游戏应用内产生的费用。

那么,通过游戏代充平台充值的钱,去哪了?记者仔细查看了廖女士提供的账单,发现游戏代充平台的收款账户,全称为云南曲靖一服装有限公司,与其注册名称并不相符。记者打开企查查APP搜索该公司发现,该公司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已于今年11月5日被有关部门列入经营异常。

“充值金额并未到账游戏公司,那么代充平台仅能退款5%的理由,就完全站不住脚了。”廖女士表示。后经多方协商,游戏代充平台一直表示关于该“未成年人充值问题已给出协商结果”。

当事人疑遭空壳公司诈骗,将提起民事诉讼

就廖女士与游戏代充平台的纠纷案例,记者采访了湖北好律律师事务所主任陈亮。

他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8—18岁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能证明充值3000余元的行为确实由该小孩私自操作,则该行为因明显超出14岁孩子的行为能力而无效,平台应当予以返还。但监护人存在监护失职的过错,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如果双方协商不成,该市民可以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进行维权。

今年1月1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其中,专门就防治网络沉迷等作出了新的规定,明确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同时,“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14岁的少年充值3000元,已经明显超过了相应的行为能力,没有经过代理人同意,合同应当是无效的。”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家长可通过向平台投诉,提供详细的充值记录、支付凭证等证据,要求全额退款。还可以寻求市场监管部门的帮助,在黑猫投诉等网络投诉平台上,对代充平台进行公开投诉。

12月30日,廖女士向记者表示,自己打算起诉该游戏代充平台,主张自己的诉求。“代理律师看了我提交的案例材料后,怀疑这家注册地在武汉而收款地在云南的公司,实则是一家空壳公司,有可能涉嫌欺诈。”

0 阅读:5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

全球眼,中国心,瞭望者,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