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终期验收在即。在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校长彭文斌和同事作着最后的冲刺准备工作。三年前,学校进入《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拟建设、培育单位名单》,为其发展按下加速键。对这所办学超60年的老校来说,“创高”不仅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办学水平、深化产教融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关键所在。
对彭文斌来说,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他在中职工作的25年,也是中职出现困顿与危机、进而重振与发展的25年。他目睹了职业教育的变革,也对迎接新的挑战有了深切的思考。
日前,围绕高水平学校建设、高职高考与中职生就业等热点话题,校长彭文斌接受了专访。
“要求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全过程”
羊城晚报:您本人在学校工作了很多年,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在您眼里,这所学校有着怎样的风格和气质?
彭文斌:从整体工作情况来看,我自己最大的感受的还是务实。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教学改革,还是学生德育,无论是学校顶层设计,还是具体工作实施,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是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对于热点问题,我们会在思考比较成熟的基础上再去做方案设计,所以一直以来走得都相对稳健一些。
羊城晚报:在中职升学成主流的大背景下,中职文化课的分量很重,职教校企合作似乎很难深入开展。升学和坚持职业教育属性似乎有些矛盾。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彭文斌:理论上两者是不矛盾的。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课程本身就体现了一个人基本的文化素养、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现在中职升学的考核方式,一部分地区是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一部分地区是文化素质+技能证书。对学生来说,证书的考取不难,所以最后的竞争还是落在语数英这些文化课程上。既是如此,学生只能把大量精力放在这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更高质量地升学,会加大基础课的比例。
羊城晚报:这个过程会淡化职业教育的属性吗?
彭文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产教融合最大的目的还是希望学校能够紧跟产业发展,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还是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从专业的市场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体系构建,再到教学内容开发、资源开发,学生上课、实习,整个过程企业都全程参与,这样我们才不会跟市场脱节。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个问题,确实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影响。
羊城晚报:曾经有学生发出疑问:相比一个中专生,这个社会真的更需要一个深职大的毕业生吗?您怎么看?
彭文斌:要看就业市场最终选择谁。如果我们的市场,特别是高端就业市场,喜欢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肯定大家都要读大学了,不仅要本科,还要研究生、博士。如果我们职业教育出来的学生,具有跟我们普通教育出来的学生具有同等的就业机会,我想,可能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受欢迎。
“未来我们的学生,不容易失业”
羊城晚报:今年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并入了财经商贸。学校和从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合并后财贸是否会增加法律特色?您会考虑将两校原本的优势专业相结合吗?
彭文斌:虽然司法职校和财经商贸职校此前主要都是文科类专业,但是专业分布在财经商贸大类和公安司法两个大类,所以从专业合并角度来看,两者并没有非常大的合并空间,所以目前我们还是把专业布局在这两个大板块里,根据各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组成专业群,继续深耕,激发新活力,把专业优势转换为学校发展的动力。
像财经商贸类专业跟人打交道比较多,其实司法职业学校的专业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色,而且我们也在不断尝试新专业的申报,比如像安全保卫、应急救援技术等,这些都属于是国家未来要去布局考虑的行业方向,所以这些专业还是非常有潜力的。
羊城晚报:在各大职业学校“力争上游”的当下,您觉得财经商贸的优势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彭文斌:从政策导向来看,国家目前的政策其实更倾向于支持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就业市场会比较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作为一所财经商贸类的学校,可能在政策导向上面确实不占优势。但我们的专业很多都是服务于人的专业,不会轻易被人工智能或者自动化产业所替代,说明我们未来的学生,其实也不容易失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财经商贸类学校培养的人才,未来还是有很大的就业空间。
从学校品牌影响力来看,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也是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很多专业我们都牵头制定了全国专业标准。这些年,我们的专业在同行内比较有口碑,在社会上也得到家长和学生认可。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好专业转型升级、抓好出口质量,在未来,学校还会有很强的生命力。
羊城晚报:当前部分中职与高职、企业合作,设立五年长学制专业,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规划设想?
彭文斌:我们正在作规划,因为长学制首先要求专业的培养体系衔接要做好,另外学习的难度、复杂性也比较高。现在一方面是遴选专业,另一方面也正寻求高职的合作。比如说我们学校的眼视光专业。一开始学生可能学习简单的验光、磨镜片,再往上升,就涉及医学类知识,需要的技术技能会更复杂,短短三年内肯定不可能培养出来,我们需要中高企长学制,让学生边做边学。
专业要数字化转型,教师要与时俱进
羊城晚报:近些年,学校围绕“教师、教材、教法”开展改革,具体是怎么做的?您如何评估改革的成效?
彭文斌:“三教改革”应该是高水平学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我们基于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去研究教师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基于胜任力模型,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阶段的老师采取个性化培训,把原来大的培训变成小的工作坊,让老师们更好地掌握这个阶段必须具备的能力,成效非常明显。像广州市市级骨干老师,这几年就培养了12名。
教材方面,我们也很早就布局了。我们把企业工作岗位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的内容,就变成了一本教材,然后再开发相适应的学生学习的“学材”,建成数字化精品课程。近几年我校的国规教材都有7本,和同行相比,这个数量是比较多的了。
教法的话,其实我们一直在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觉得它更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前置任务学习,课堂讲解分析,再通过现场检查评估、课后完善,解决了职业学生怎么学习的问题。
羊城晚报:明年将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未来财经商贸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是什么?
彭文斌:“十五五”规划学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高质量发展的问题。首先,是专业和区域经济适配度的问题。当前很多行业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的专业肯定也要完成数字化转型,才能对接上行业的发展。
第二,做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能否与时俱进,专业技能能不能跟得上,也是个很大的问题。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下,学生一段时间在企业、一段时间在学校,学生在企业接触的都是一线工作流程,回到学校后,如果老师不会这些,那么学生会对老师有比较差的评价。我们的学生一般都是在学校里面学完,再去企业实习或工作的,其实没有办法太好地去理解、评价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会存在“延后性”的问题,学校必须要考虑如何让老师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
第三就是要解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问题。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里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这是我们要去解决的问题。
文/崔文灿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