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秦玲玉薛开雷通讯员杨光宏文/图
“家门口”就业。
近年来,宣威市龙潭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助力村民就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让更多农村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增收。
家住龙潭镇营上村的村民陈彩琴,因家中老人年事已高、孩子年幼还在上学,无法外出打工。自去年4月份龙潭镇营上村蔬菜种植基地建成以来,陈彩琴一直在基地里打工,每个月有2000元的工资,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她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营上村地理区位优越,紧邻326国道,交通便利,村两委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全力完善农田管网、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600亩,引进宣威市清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蔬菜。这一举措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为村民带来许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基地负责人张丹说:“我们基地每年的用工量为18000人至20000人,一年支出的工人工资为250万元至300万元。”
龙潭镇茨得村村民李菜花也在本村的慈姑种植基地务工,她今年32岁,能在“家门口”找到既能照顾孩子又能挣钱的工作,她很知足。茨得村2022年投资90余万元,修建灌溉沟渠,完善电力设施,引进宣威市伟业种植家庭农场发展慈姑种植基地。基地为当地群众提供约30个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每年支出工人工资为20万元至30万元。茨得村村民李菜花说:“基地离我家很近,我来这里打工已经有3年的时间了,每天的工资有90元,一年有26000元。有稳定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我觉得挺好。”
龙潭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和资产,推动资源变“租金”,资产变“车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让挣钱和顾家“两不误”,目前镇内务工人员有3000余人。“家门口”就业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龙潭镇大力发展蔬菜、烟草、中药材、饲草饲料、林果种植与生猪养殖六大特色产业,目前,该镇共完成特色产业种植面积2.77万亩,产值达1.16亿元,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2户,带动9000余户农户发展特色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