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张璇通讯员石磊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93亿元、增长2.3%,增加值120.40亿元、增长2.8%;经济作物产量全面增长,蔬菜及食用菌增长4.2%、园林水果增长5.1%、瓜果类增长3.0%、中草药材增长3.3%、茶叶增长9.8%、水产品增长26.6%……
在2024年的辛勤耕耘与创新发展中,我市农业发展交出亮眼答卷。数据背后凝结着全市上下同心同向、全力以赴抓发展、强行动、促增长的坚定决心和坚实行动。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粮食稳则天下安。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两手发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开展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汉阴县按照全域农田无荒地、种植标准化、经营集约化要求,持续推动撂荒地动态清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恒口示范区根据“三有四结合”思路,坚持建好、管好、种好“三好”标准,统筹推进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旬阳市趁农闲时节,抢抓施工期,全力推进3.9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为端稳“饭碗”,全市上下“一盘棋”,千方百计推动粮食稳产增产。市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切实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市委农办印发《关于明确市县镇党政领导包抓粮油示范点的通知》,落实市县镇党政领导干部包抓粮油生产示范点582个,带动全市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60万亩以上,粮食亩产提高2公斤左右。
据统计,2024年我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33.13万亩,粮食总产量74.90万吨,单位面积产量224.84公斤/亩,同比分别增长0.01%、1.21%和1.20%,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超额完成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粮食稳产增产,各类优势特色产业也保持快步向前的姿态。
作为全国面积最大、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天然富硒带,硒是安康最具竞争力的亮丽名片之一。今年以来,我市以培育千亿级富硒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安康富硒茶、生猪、魔芋、生态渔业、蚕桑等重点产业,持续在科研支撑、基地建设、标准设立和品牌打造上下功夫,富硒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超过760亿元。全市新改建茶园9.16万亩,预计茶叶产量5.8万吨。“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飙升至47.75亿元,稳居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20位,陕西第一;新增魔芋10.03万亩、增长12%,“中国魔芋之乡”名片愈加闪亮;养蚕16万张,产茧6695.4吨,蚕桑综合产值35.49亿元;预计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8.7万吨,水产品产量6.2万吨。
此外,我市还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谋划了富硒食品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138个、总投资166亿元。组织各单位对接富硒食品产业链头部企业18家、目标企业40家,成功签约了项目28个、总投资32.46亿元。
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我市正加快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美好需求。
10月25日,“秦巴优品硒有安康”公用品牌在第31届杨凌农高会期间正式对外发布。该品牌logo以硒元素的简写“se”作为设计单元,与山水、天地相融合,以绿色为主色调,直观展现安康富硒产业的蓬勃生机、无限“硒”望。该品牌正式发布,预示着全市富硒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对推进产业振兴、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里程碑意义。
12月17日,安康国字号农业品牌再添“新成员”——汉滨羊肚菌、石泉黑猪肉、宁陕鲜食玉米、岚皋绿茶、旬阳香菇、白河红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山有道黄精等9个农产品成功入选特质农品名录。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以创建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为抓手,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升级理念,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按照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安全“管出来”、把品牌“树起来”的发展思路,全方位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成功培育了一批安全优质、美誉度高、具有安康地域特色的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有效提升了安康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
截至目前,全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累计56个,授权企业175家;特质农品累计76家农业企业产品登录名录,涵盖茶叶、食用菌、蔬菜、畜禽产品等。平利县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列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县,汉阴县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重点县,安康天瑞塬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被评定为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总体来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乘势而上,持续抓好粮食生产、巩固衔接、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全市‘三农’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新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