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惊人武冈城

武冈宣风楼

武冈长印

丝弦表演

西直街夜景

西直街

武冈古城墙

本版图片均由武冈市委宣传部

邹丽娜夏建敏

这里,是中国鲜有的,在2200多年里,沿袭了“县、侯国、军、路、府、州、王城、皇城、州、县、市”的地方,薪火相传,弦歌未辍。

这里,是中国最早的,以“奉天承运”命名的地方,1647年,南明桂王朱由榔改武冈州为奉天府;十年后,清朝在沈阳设奉天府,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这里还是文脉荟萃之地,东晋陶侃在武冈任县令,创办都梁庠序,为汉末至隋400多年湖南之唯一,也是湖南有史以来最早的县学;郦道元、韩愈、柳宗元、欧阳修、黄庭坚、文天祥均为武冈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王昌龄的《送柴侍御》尤为著名,诗中写道:“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首诗以其深情厚意,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

这就是武冈。

它还是湖南少有的,现代城市格局与清代州署图肌理一致、保存完好的古城。它还拥有着,湖南现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全国保存最好的中山堂、中国古楹联第一村……

这座城,就像一张历久弥新的古琴,2200余年的静思深虑、轻拢慢拨,最终在这个时代绽放出响遏层云的绝响。

大明芳华,一鸣惊人,这就是武冈城。

“奉天”之城,不屈之地

12月26日,武冈市史志馆,笔者翻开泛黄的《武冈州志》《武冈县志》,现存清道光、光绪、同治三个版本,很多尘封的故事虽仅有只言片语,却闪耀着惊心动魄的光芒:

1646年,在明崇祯帝煤山殉国的两年后,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年号“永历”。在其之前,南京的弘光政权、福州的隆武政权均已覆灭,广州的绍武政权也只仅仅持续了41天,“永历”已是大明帝国最后的星星之火。

风雨飘摇之际,拥兵3万的武冈总兵刘承胤拥立朱由榔为帝。1647年3月,永历帝进入武冈,取“奉天承运”之意,改武冈为奉天府,武冈也成为反清复明的“首望之都”。

但朱由榔并非首个对武冈青睐有加的人。

1981年《湖南省志》载:“长沙近郊出土有西汉‘武冈长印’石印一枚。汉大县称‘令’,小县称‘长’。”由此印证,武冈自西汉建县,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遂成为都梁侯国敬侯,这是武冈成为侯国的开始,直至公园9年,都梁侯被免,武冈成为侯国时间长达133年。关于“都梁”二字,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进行了注解:“县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其中悉生兰草……俗谓兰为都梁,山因以号,县受名焉。”

历史上也有多位名人履职武冈,东晋南迁时,“王与司马共天下”的王氏族长王导成为武冈侯。南朝时,陶侃成为武冈令。

1424年,武冈迎来了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这是武冈成为“王城”的开始,直到1647年结束,历时223年。

武冈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刘钦介绍,2200多年来,武冈是全国鲜有的,沿袭了“县、侯国、军、路、府、州、王城、皇城、州、县、市”的地方。2011年,武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当时全国唯一集侯国都城、藩王治所、帝王都城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名城。

朱由榔定都武冈后,清顺治帝命平南将军孔有德进攻武冈,1647年9月,朱由榔败走靖州,清军将“奉天府”重新改回“武冈州”,武冈作为南明都城的历史结束。朱由榔失去了武冈后,永历政权也彻底成为流亡政府,此后先后败走桂林、云南、缅甸等地,直到殒命平西王吴三桂之手。“一定程度上,武冈是大明最后璀璨的芳华。”刘钦说。

但针对“奉天府”的争夺战还延续了11年,孔有德等人率领的清军和南明悍将李定国等,在1647年至1658年间,双方先后展开六次规模较大、异常残酷的拉锯战,九度易手,南明军甚至毙清军王爷尚喜于城下,武冈也成为抗清史上著名的“不屈之地”。直到清四省总督洪承畴下令(在武冈)“搜乡斩绝顽民、田地牧马”,武冈遭遇浩劫。诗人许国焕在武冈作《叙哀诗》“谓此是顽民,乃频朝黩武……千里人烟绝,吞声历险阻。”

饶有意味的是,1657年,清顺治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沈阳)设立奉天府,并因系满清“龙兴重地”而定为京府,一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传承之城,笃行之地

2200余年的风霜洗礼,植根于武冈人血脉深处的,是与这座城同呼吸、共命运、休戚与共、血脉相连。这种精神,在战乱年代,是不屈地抗争求存;在和平年代,则是温柔地倾心呵护。

武冈的现代城市格局,几乎与清代光绪年间的州署图肌理一致,这在国内极为罕见,这就是代代武冈人传承保护的结果,撑起了武冈古城保护的骨架。

作为全巨石结构的州县级古城墙,武冈城墙是中国南方石头城墙的典范,故而赢得“武冈城墙甲天下”的美誉,如果将其视为古城的皮肤,那可谓铜皮铁骨。笔者在现场看到,武冈城墙今幸存城垣四段(内城两段、外城两段),总长1450米,墙体分墙基、墙垣、雉堞(垛子)三部分。墙基石深入地下0.5至2米不等。墙垣高6至6.6米不等,分四层砌筑,城墙和马面上还有女儿墙。现存还有城门四座:即济川门、清渠门、迎恩门、庆城门。各城门分两层,城墙基址、城门保存完好。风过呜咽,似乎依旧有铁马金戈之声。

老街区无疑是古城最强劲的经络,在武冈的老城里,依旧着生活着数万居民,也正因此,武冈被视为活着的古城和保护的“活化石”。至今,老城区还留存有西直街、木货街、穿城河、太平门、和合街等5片历史文化街区,23条街巷,103处集中成片的历史建筑。

古建筑则是这座古城鲜活的血肉。武冈拥有各级文保单位102处104点,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4点,省级文保9处,是邵阳市馆藏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县(市)。

“保护传承、实干笃行”,武冈市委市政府一锤定音:永远要将保护古城放在突出位置,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这座城市。

2016年开始,武冈就把天宁街、木货街、寿福寺巷作为试点,探索街区保护的新模式。2021年实施了西直街、都梁路、天宁街、木货街的保护整治,包括管线入地、风貌保护等,获得了一致好评。

“目前,武冈由市委书记牵头,已形成了‘政府主导、以点带面、以奖代补’的综合保护模式。”武冈古城保护与建设事务中心主任李铁介绍。近10年来,武冈已先后投入古城保护经费6亿元,对古城、古建筑分批次推进修缮。

武冈古城保护与建设事务中心党组书记杨小武介绍,武冈始终坚持“应保尽保”原则,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的理念,以最少干预方式保护古城风貌,让文物古迹保持原汁原味。目前已完成西直街、天宁街、木货街、寿佛寺巷的提质改造,完成旱西门片区老旧小区工程量的90%。

如今,穿城河、和合街、太平门、西直街、木货街这隶属邵阳全市的5条湖南省历史文化街区,均在武冈。其中武冈西直街更是在2024年被列入湖南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

一批老院子更是全新亮相:辕门口街道的易家院子,曾是17户群众聚居之处,年久失修几欲倒塌。2023年武冈市按古院落风格完成对其改造,青砖黑瓦、木柱砖墙、雕梁画栋等传统建筑特色重现,院落内铺设古石板,宽阔平整、清净优美。西直街的林家院子,是武冈市重点保护和修复的历史建筑之一,2020年至今武冈市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院落内的主体建筑进行修复,具有明代特色的建筑风格和风貌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恍如穿越到了明代。

2024年,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牵头的《武冈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完成省级评审,将武冈古城规划为“都梁王城历史文化中心、楚南胜境文化名胜片区、浪石古村历史文化片区、武冈近代革命纪念片区、赧水流域城乡遗产廊道”的“一中心、三片区、一廊道”的保护格局。规划实施后,武冈将立体式重现“两山环绕、资水绕城、渠水穿城、三城并置”的格局和历史风貌,总面积163.69公顷。

文脉之城,芳华胜地

如果说,建筑是一座城无声的历史,那么文化必然是其中最灵动而强劲的脉搏。

坐落在济川门上的宣风楼,原名“宣风雪霁”,是武冈观赏雪景的胜地,唐王昌龄《宣风雪霁》诗云:“升旭欲移丹阙影,玉光未倒翠选迎”。南宋第五位皇帝赵昀做皇子时,任邵州防御使,曾书“宣风雪霁”四个大字,置匾悬楼,即位后,他不仅将邵州提升为府,还取名宝庆,这成为“宝庆府”的由来。

与宣风楼相守相望的是“奎文阁”,它坐落在武冈王城公园至高点上,远眺云山,俯览全城。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作《武冈军学奎文阁记》,以彰其盛。

陶侃任武冈令时,办下武冈县学宫都梁庠序,这是湖南有史记载的第一所县学,并亲植银杏树。目前,这株1700年前的银杏树仍枝繁叶茂,矗立在武冈文庙前。笔者看到,武冈文庙气势恢弘,由泮池、戟门、成殿、左右斋廊,尊经阁等构成,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均保存完好。

而作为武冈古城墙配套工程而开挖的“穿城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连通资江,河上筑有五座石拱桥,故有“五龙不出城”之称。

武冈的塔也是一绝,最著名的是花塔、南塔和东塔,其中30.5米高的花塔以其倾斜度达6.22°,超越了比萨斜塔的5.5°,是中国古代塔建技术的集大成者。可惜花塔、南塔毁于文革,现仅存东塔(凌云塔)。东塔位于武冈城北,比临赧水西岸,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级,内有阴阳两径直达塔顶。因塔壮丽挺拔,“绝似青云一枝笔”,故称凌云塔。

独特的军事和经济要地,三教九流在此汇聚,武冈自古道释儒交融。云山是道家第六十九福地——“仙人卢生治之”,原有“卢侯二仙祠”。宋代建观音阁、云峰阁等,“藏御书于其中”,宋高宗题“云山七十一峰风云变幻”。宋末元初,武冈人李道纯,精研道意,广授门人,融南北二宗丹法为一体,被称为“中派丹法之祖”。

219年的王城历史,让武冈的“大明芳华”早已浸淫得深入血脉。全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冈丝弦,就是在元杂剧、南曲、小令、江南丝竹音乐的基础上,经岷王府的乐师、歌妓吸收武冈、邵阳一带的民歌、小调加工而成的,以其高雅的曲调、轻柔的旋律、舒展的唱腔和丰富的色彩而著称。

“大明芳华”普惠于武冈人的莫过于武冈卤菜。这种始于秦汉的地方卤菜,与岷王府的王室大厨工艺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常卤常鲜、越卤越香、回味无穷的特点,武冈传承逾500年的金福元等卤菜老字号,即是盛于明代传承至今,成长为武冈卤菜龙头企业。目前,全国有逾20万武冈卤菜从业者,武冈也被誉为“中国卤菜之都”,武冈卤菜特色产业总产值今年有望达60亿元,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明芳华,泽被武冈,这就是烟火人间,至味清欢。”武冈市特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曾小容说,武冈卤菜不仅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一锅卤水还汇聚成了流金淌银的汹涌潮流。

蝶变之城,心醉之地

12月26日,武冈鳌山街的攀龙桥畔,黄娅妮正在收拾着院子。原籍武冈的她出去闯荡了30多年,今年回到了家乡,投入了两百多万元经营着“攀龙汇”这处武冈市活化利用的文物单位“桥头旅社”,当下的餐饮会所并不是她的目标,她设想的是把攀龙汇建成私人博物馆,重现让人心醉的大明芳华。

与黄娅妮殊途同归的是,在武冈西直街196号,陈羲林正忙着装修她的“陋室酒馆”,让她尤为自豪的是,从牌匾到对联,都是作为书法家父亲陈文龙手书,这让她坚信“文化是相感相通的,醉于酒,不如醉于心”。

“活化利用”是武冈古城蝶变的精髓,在武冈城市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马迅的构思中,武冈将通过对“大明文化”的挖掘,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将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11月19日,武冈市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招商)新闻发布会举行,武冈市致力于将西直街打造成历史文化保护和湖湘文脉传承与创新的展示窗口,历史博物馆、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创意餐饮、多元业态、沉浸式演绎及节庆民俗活动将在这里聚力生长,全景式展现“大明芳华”,街区店铺一时间入驻如潮。

在西直街251号,稠树塘镇人大主席姚文智正在现场监工“铜鹅玉液汤”的装修进程。这道地方特色名菜,选用武冈优质铜鹅小火熬煮6个小时而成,在今年的“中国村厨村艺大晒湖南专场活动”中荣获“特色名菜金奖”。这家店不仅直接用这道菜命名,还将由金奖得主欧明道亲自掌勺。

不仅如此,晏田的辣椒、邓家铺的油豆腐、法相岩的空饼、南门口的米粉、金福元的卤菜……武冈十八个乡镇的精品好货,以及最能代表武冈特色一大批特色餐饮和文化产品,都将亮相西直街,让文化可感、烟火可亲、游人如醉。

在武冈丝弦艺术团内,武冈丝弦市级传承人付春红和演员们正排练着今年最新创造的丝弦弹唱作品《陶母教子》。让她备感振奋的是,西直街将打造古城非遗一条街,定期组织暮春戏曲季、盛夏舞蹈季、秋日喜剧季和暖冬汉婚季等活动,为游客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我们一定要把最美的武冈、最好的文化展现在全世界的面前。”付春红说。

“法治护航”则将成为古城蝶变的坚实保障。今年12月,武冈市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正式成立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办公室,打破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执法模式,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统一协调、统一指挥和统一管理,全面提升古城管理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

在黄娅妮等商户看来,这就是武冈“时来天地皆同力”的大势所趋,古城活化利用,重现大明芳华,必定一片坦途,一鸣惊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