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大先生”?浙农林大师生原创校史剧《师者如光》

钱江晚报 2025-01-01 06:13:41

潮新闻客户端记者纪驭亚通讯员陈胜伟

热闹的浙江农林大学生态嘉年华上,师生正欢快的摆摊、表演,年近九旬的浙农林大老教授黎教授夫妇和该校“雷锋班”00后志愿者女生小林在此相遇。年龄相差近70岁的两老一少,在对话中将时光拉回1958年建校之初喜迎五位知名教授、1998年青山湖会议定学校发展大方向等浙农林大建校史上的各个重要节点……

12月29日晚,浙江农林大学举行2024年度师生表彰大会暨元旦文艺晚会,线下线上共有一万余人次观看。这场名为《师者如光》的浙农林大师生原创校史剧,在晚会上首次上演,看红了不少师生的眼眶。

潮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全校十余个专业的师生和该校从杭州话剧艺术中心、临安文联等邀请来的话剧演员,共同穿越时空长廊,还原了浙农林大人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创校故事,让师生们浸润式感受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背后,都有无数双老师的手在引领、托举,顶天立地的“大先生”永远值得敬仰、铭记。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坐在记者身旁的浙农林大科技处处长柳丹数次情不自禁的鼓掌。她说,《师者如光》展现的是学校发展史上的生动故事,传递的则是“情怀,传承”,自己身为农林人,非常感动。

“这是我们为本次大会量身打造的校史剧,以学校的老教授黎章矩为人物原型,内容取自校史上的真实故事,也反映了当下学校发展取得的最新成绩。从原创剧本到师生们排练完成,总共只用了20余天。”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负责人介绍,一所高校的发展轨迹往往与国家、民族发展的轨迹维系在一起,是当代青年人了解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一个窗口。讲好“校史故事”,是对蕴藉在校史故事中的价值与精神的再次彰显,更是用更亲切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对当下的青年学生成长有现实激励意义。

国家一级演员、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话剧演员娄亚江是本剧的表演总指导,也是黎老师的饰演者。他还清楚记得20多天自己接到邀请时的疑惑,“我们话剧团要排练一台戏,至少得一个月。大学非科班出身的师生们,能行吗”?

但师生们的热情很快感动了娄亚江。尽管排练时间遇上了学校期末复习和考试,但同学们非必要从不缺席排练。听说剧组缺少90年代末的服装,该校校领导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们立刻送来了自己珍藏的年轻时的衣服。“对年轻的00后,乃至05后而言,要演好这台剧并非易事。他们得阅读大量资料,去了解当年的故事,才能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他们也压根不会用锯子、推板车,动作上需要一点点抠,很花时间。”娄亚江说,短短20天,他看到了这一段段精彩的建校故事给年轻学子带来的蜕变。

周日下午,在后台候场的师生们还在热烈讨论着剧中情节和人物。

“排练之前,我只在大一刚入学时去校史馆走马观花看了看,对学校的校史略知一二。”在剧中饰演教授林刚的该校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建筑专业大二男生都仁杰说,自己为了揣摩角色看了大量林刚教授的资料,才了解到1958年建校之初,年近60旬的他来校任教后,带领着同学们去天目林场搞油桐调查,为农林大的特色干果和中药材研究趟出一条路的故事。因为自己,远在青海的家人们如今也颇为关注浙农林大的校史。

“别说你了,我以前光知道青山湖会议是我们学校办学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但也基本不知道具体细节呢。”浙农林大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姗姗说,排练这场剧,让她更清晰的看到了学校发展脉络,更是一次精神洗礼,让她对学校有了更深的情感。

“不负韶华,不负卿!”同为本次演出指导老师且在剧中饰演该校原党委书记陈敬佑的临安文化馆戏剧干部杨宁也随之感慨,20天的排练让自己仔细聆听,认真演绎,认识了农林人的不易。

这场充满情感的校史剧更在观众心中泛起许多涟漪,成为晚会现场的一堂生动别样艺术思政大课。

浙农林大文法学院大三女生夏欣怡在观看后表示,“66年的风雨交融在了这一刻,让我深切感受到历史和当下的共振共鸣”。

“看着舞台上的演出,校史馆里的一尊尊铜像、一张张旧相片如一帧帧画面在我心里闪过。也让我意识到,肯干、实干、能干是浙农林大人一直以来的精神底色。”该校食品与健康学院本科生代晓睿说,曾经的浙农林大在天目山上播撒希望之种,而如今的的青年一代就应该以“敢”为帆,以“干”为桨,努力把农林人的希望之种播撒向远方。

当晚上台受表彰的浙农林大林生院博士生赵吟吟说,看到舞台上表演大家出外业(野外调查)的场景,跟自己和老师同学们现在做的非常相像,有一种农林人血脉延续的感觉。“舞台上展现的是一个个片段,但我看到了很多学校老师的缩影,他们把自己毕生的心血都贡献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业里。”赵吟吟说,自己也认识到,正是一代一代农林大人,发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精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才有了如今学校的发展成就。

0 阅读:4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