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内容设计解构

湖北云梦是最早出土秦简牍之地,也是出土秦汉简牍最为集中之地。1975年以来,先后在4个墓地8座墓葬中出土简牍3500余枚,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和社会生活等。“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是云梦县博物馆的专题陈列,于2023年10月改陈后重新开放。展厅面积约500平方米,展出秦汉简牍56枚和关联墓葬出土的陶、铜、漆器等100余件文物、展品。

该展览的结构分为前言、简牍、研究成果三大部分,简牍是展示的重点。

前言除文字简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概况及内涵、价值外,分别用了“秦时期古云梦地理交通图”和“云梦秦汉简牍出土地分布图”。前者表明,云梦地处东西重要地理通道的随枣走廊东口,南北通道重要关隘的“义阳三关”南侧,它还在古云梦泽的东北角,东南不远处是我国古代南方最重要的铜绿山古铜矿区,地理位置重要,楚秦时期更是战略要地和区域中心,留下了丰富的遗存;加上这里地下水位高,而楚地又有在棺椁外填塞青膏泥的习惯,因此简牍能较好地保存下来。后者表明,这些简牍集中出土于云梦楚王城城址(秦至西汉安陆县治)的西、南部,图中标注了出土秦汉简牍的墓地和墓号。

简牍展主要根据出土简牍的性质与特色设置展览单元,每个单元的展示内容由于所出土简牍数量的不同多少有别,受展厅和文物保存状况限制,遴选用于展示简牍的原则是,在简文内容上能与当代的一些理念相通,使之成为历史借鉴;或能讲好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与今天的人们产生共鸣、共情。

第一单元为“法史宝库:睡虎地M11秦简”。该墓出土竹简1155支,包括10种文献,突出的是迄今发现时代最早、最完备的法典。其中的重点又是作为秦律主体法律条文的《秦律十八种》,展示的简文有所侧重,包括《田律》中有我国最早的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即“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隄水泉。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卵鷇,毋□□□□□□毒鱼鳖,置宑网,到七月而纵之。”这与今天的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类似;《厩苑律》中每季度评比耕牛并实行奖惩,这是对当时耕战牲畜的有效保护;《金布律》中要求出售产品必须贴上价格标签,这也是最早的明码标价;《工人程》中普通人与工匠、专门技术人员如刺绣女子等用工定额的差别,强调了技术工种的重要性;《置吏律》中任用官吏必须正式任命才能行使职权、官员调任不能带原下属,这在今天依然被强调;《传食律》中出差停驻驿站的饭食要按照不同等级和爵位供给,与今天的公务接待标准相同;《效律》中对因粮仓漏雨导致粮食腐烂要根据损毁数量处罚相关人员,是重视粮食和农业根本的体现;《内史杂》中选任官吏必须符合相关条件,又与今天的公务员选拔任用要求有相似性。其余则简单介绍了律名和对该律名的解释。

《秦律十八种》展示

此外还有单行法的《效律》、摘录法律条文的《秦律杂抄》、属司法解释性质的《法律答问》以及法律文书格式的《封诊式》,共同构成了睡虎地秦律的全部。只是其展板内容十分简略,主要为基本介绍,选取的简牍也很少,多只有一条简文。只有《法律答问》选取了五个案例,其中一个是法律对“见义勇为”的强制性要求,即“盗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

官员队伍建设是该单元的另一个重点,体现在《语书》和《为吏之道》上。《语书》是南郡郡守颁发的告示,强调官民要奉公守法,而且官员更要严格执法;简文中还有当时关于巡察和责任追究的措施,即“今且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为吏之道》是当时确立的官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既有“吏有五善”的正向提倡,也有“吏有五失”的反向摒弃。再一个重点就是《编年纪》,它记载了秦昭王元年(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秦统一六国战争的国事和墓主人“喜”的家事,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展现了大一统进程的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而作为基层公务人员,“喜”的勤勉、敬业也通过出土竹简让今天的我们有更直观的感受。

第二单元为“烽火家书:睡虎地M4木牍”。展示的是睡虎地M4出土的11号木牍,这是我国目前最早的家信实物,是在淮阳前线参加秦统一六国战争的两个士兵“黑夫”和“惊”寄给家人的信件。内容除报平安、述说前线战事、请求母亲寄钱等外,还反映了思念和问候母亲与家人、嘱托妻儿照顾好家中老人的人间温情,也体现了中国人固有的家国情怀。

第三单元为“禁苑律令:龙岗M6秦简和木牍”。该墓出土竹简150支、木牍1枚,简文主要是秦禁苑管理的法律条文,如禁止到禁苑狩猎、禁止擅自捕杀被驱赶到禁苑的野兽、进入禁苑办事需要呈文报县、道府等。简文不仅确认了云梦禁苑的存在,更为还原秦朝禁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而木牍只有38字,是一篇司法文书,内容显示不仅通过再审纠正了对当事人的误判,恢复了其原有身份,还对误判官员进行了处罚。这也是迄今最早的再审判词。

第四单元为“汉人日常:睡虎地M77简牍”。该墓出土竹简、木牍2137枚,主要有质日、日书、书籍、算术、律典五大类,并有少量官府文书和私人簿籍,主体还在保护和研究中。展示的10支简分为三种,一是《田律》,内容与前述睡虎地秦简的生态环保规定基本一致,律文为:“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泉、燔草为灰、取产麛卵鷇,毋杀其绳重,者,毋毒鱼蟞(鳖)、置穽罔,到七月而从(纵)之。”二是圆形田亩的面积计算题,其中有类似于后来圆周率的计算方式与结果,计算得出的圆周率为3.2,这也是迄今所见唯一的一例,与后来的圆周率十分接近。三是墓主“越人”的“礼单”,是其亲人去世后邻里等送酒食脯的记录清单,并有还礼的记载,这也是邻里情的体现。

第五单元为“葬品清单:大坟头M1、郑家湖M277遣策”。两墓各出1枚木牍,记录了随墓主人下葬的器物种类与数量,基本能与墓葬内的随葬器物对应。为此,该单元还展示了部分出土实物。

第六单元为“中华第一长文觚:郑家湖M274木觚”。该件木觚出土于郑家湖M274,形制罕见,为七面体,正、反面书写十三行,字体是典型的秦隶,全文约700字,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字数最多的“中华第一长文觚”,内容是一个谋士游说秦王寝兵立义、休兵止战、谋求和平的策论,不见于传世文献,风格与《战国策》类似,是研究当时社会思想的珍贵文本,丰富了战国后期政治史资料。

云梦秦简出土以来,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研究热潮,欧洲、日本等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展览最后就是一部分的成果展示,出版成果包括简牍文本整理、法律条文与律文解释等专题研究、秦国家与社会等综合研究、普及读本,以及《简帛》期刊和《江汉考古》简牍专刊等;既有中文本,还有向外传播简牍文化的英文、日文译本等。文本整理无疑是专题和综合研究的基础,如1976年出版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影印本、2014年的《秦简牍合集》等都是重量级的学术成果。

鉴古知今,见微知著。“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从一枚枚简牍中钩沉出秦汉王朝的过往,又再现隐藏于历史深处的中华故事。这些简牍也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历史借鉴和文化自信的来源。(刊于《中国文物报》12月31日)

审核:崔波

监制:李学良

作者投递至本社社属平台的稿件,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视为作者承诺其享有相应著作权。如发布后有侵权行为,后果由作者本人承担。

关于我们

中国文物报社1989年于北京组建,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中央文化企业(司局级),全国文物行业唯一具备新闻资质的媒体单位。作为文物宣传工作的主力军,承担着文物舆论引导、新闻宣传、成果展示、知识普及和文化传播等职责。主要负责《中国文物报》编辑出版,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运维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所属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维拓展等工作。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邮编:100007

总机:(010)84078838

传真:(010)84079560

热线:(010)84078773

点点点,赞和在看都在这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