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对脑瘫的偏见,《小小的我》引发大众对脑瘫群体关注

“刘春和只是脑瘫,不是个傻子。”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元旦当天,影片《小小的我》总票房突破4亿,成为元旦档最受欢迎的电影之一。自2024年12月27日上映以来,该电影聚焦脑瘫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以其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脑瘫绝非大众刻板印象中的“傻子”模样,“脑瘫”也不是指“脑子坏掉了”。1月2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儿童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曾高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脑瘫全称为脑性瘫痪,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部受到非进行性损伤,进而引起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发育障碍的一组综合征。“非进行性”意味着脑部的损伤在发生后不会持续恶化,病情基本稳定,但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会伴随患者一生。

“它主要影响的是患者的运动功能,使其肢体协调能力受损,肌肉控制出现障碍,进而表现出姿势异常、动作缓慢等。”曾高介绍,患者大脑部分功能受到损伤后,会影响其与脊髓之间的信号传递,在这样的情况下,脊髓自身会发放一些冲动,让整个机体的张力变高,人的运动姿势变得不协调,在行动时就会受到一些影响。

“脑瘫有很多种类型,在大众的误解中,脑瘫患者常被等同于智力低下者,然而事实远非如此。”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樵成说,约40%的脑瘫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障碍,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处于相对较轻的范畴。他们或许在学习新知识时需要多一点时间,在理解复杂概念时需要多几遍重复,但这绝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学习和成长的能力。

电影《小小的我》海报中,脑瘫患者刘春和艰难地在纸上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名字。图自《小小的我》电影官方微博

脑瘫患者绝非只能蜷缩在角落,他们同样拥有融入社会、绽放光芒的无限可能。诊疗脑瘫患者群体近三十年,樵成见过许多患者的不公平遭遇:在公共场所,因为孩子行动不便,或姿势异常,常常会招来好奇异样的目光;校园中,脑瘫患儿因学习进度稍慢,就被质疑“是不是脑子有问题”……这些误解,像一道道无形的枷锁,困住了脑瘫患者融入社会的脚步。

他们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能感知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想法和梦想,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与大家并无本质不同,只是身体被困在了一个需要更多努力才能突破的“壳”里。曾高介绍,目前随着医疗的进步,部分脑瘫患者在接受一系列正规治疗、手术和康复训练后,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动、生活。

“我们也可以独立地生活、学习,我们不是傻子,不会传染,可以让大家正常地接触我们。”在《小小的我》观影现场,一位脑瘫患者勇敢地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感动了现场的许多人。樵成说,大家总是在意他们的行动不便,却忽视了他们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希望能有越来越多人正视脑瘫患者群体,帮他们打破偏见目光的“壳”。

主编:林敬

校对:呼梦瑶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