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6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月4日刊发文章,题为《美国打算放弃沉入大洋的城镇吗?》,作者是牛津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气候变化政治学专家斯蒂芬·莱扎克。文章摘编如下:
20世纪30年代,一场严重的旱灾让美国各地的农业社区陷入灾难。由于数百万的美国人弃家而去,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设立了安置管理局,试图将成片的社区迁移至新建的城镇,比如威斯康星州的格林代尔以及俄亥俄州的格林希尔斯。
据报道,距离“肮脏的三十年代”近一个世纪后,美国又面临一场流离失所危机,而这场危机主要由气候变化引发。2022年底,国际非营利组织境内流离失所情况监测中心统计发现,有54.3万美国人因躲避灾害逃离家园且尚未返回。随着美国20世纪的基础设施与21世纪的气候愈发不相适应,这一数字还会增加。一旦数字真的上升,许多地区——尤其沿海区域——的命运将沿着经济断层线分崩离析。
由于安置管理局早已不复存在,如果那些最受威胁、地处偏远的社区希望搬迁,没有哪个联邦机构会负责帮助它们。政策制定者们实际上已经抛弃了那些因海平面上升、风暴加剧而失去土地、需要转移到安全地带的美国人。
这种不作为尤为刺眼,因为自20世纪中叶以来,当美国公民的土地被征用时,美国几乎总是会提供某种形式的补偿。但现在,大多数处在气候变化前沿的乡村社区却得不到同样的待遇。虽然气候变化导致的土地丧失不同于政府行使土地征用权失去的土地,但从流离失所者的角度来看,其中的差别并不重要。
像纽约、伦敦和威尼斯这样富裕且人口密集的城市已经花费巨额资金打造精良的基础设施,保护众多居民免受极端天气影响。但乡村小镇和村庄普遍缺乏资源来建造巨大的海堤或防洪堤,以抵御风暴和不断上涨的潮水。很多这类社区将别无选择,只能搬迁。它们要么自行搬迁,要么等到灾害让家园变得无法居住,届时可选择的余地就将更小。
阿拉斯加的沙克图利克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自2022年起就在那里开展研究,村里的250名居民几乎全是因纽特人。他们生活在暴风雨频发的白令海边一块沙洲大小的土地上。这里没有可供居民撤离的公路,一条短短的砾石飞机跑道是连接这个社区与北美其他地区的主要通道。
2009年的一份政府报告称,沙克图利克受到海岸侵蚀和洪水的“紧迫威胁”。2022年,一场台风从创纪录高温的太平洋上呼啸而来,摧毁了砾石防洪堤。这条堤坝是防止该村被卷入大海的唯一屏障。这场灾难证实了许多老人和工程师多年来的说法:这里的村民必须尽快迁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报道称,如果迁移没有规划,可能会让社区变得支离破碎,居民会分散到遥远的城市,他们的语言、文化、自主权以及传统的狩猎、捕鱼和采集活动将受到威胁。有计划的搬迁则能让社区在集体迁往安全地带的过程中保持完整。
由于没有一个协调搬迁工作的机构,社区必须从华盛顿多达12个不同的实体拼凑资金,这往往要向环境保护署、住房与城市发展部等部门管理的数十个拨款项目提出申请。在评估申请时,联邦官员往往要求申请者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这会让贫困社区处于不利地位。
2024年12月,拜登政府建议对阻碍社区搬迁的官僚主义困境进行改革。但这些建议并未付诸实施,政府也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即指定一个专门机构来牵头负责因气候变化而进行的搬迁工作。(编译/朱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