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发布2024封面人物,龙华获年度创新之城!

龙华区GDP已突破3000亿,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800家。图为鹭湖中心城。

1月1日,《中国新闻周刊》正式发布2024封面人物,来自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的精英,因“改变着行业、影响着未来”而上榜,龙华区则成为全国唯一获评的基层县区,被冠以“年度创新之城”称号。

在龙华发现不一样的深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宣读2024年度影响力城区(创新之城)评选结果:这里地处深圳地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中轴,毗邻“六区一市”,高铁18分钟直通香港九龙。这个行政区成立不足8年,GDP已突破3000亿元,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3800家。它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改革、开放、包容、创新已成为它的基因。如今,它正朝着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的目标稳步推进。

龙华区的入选理由则写道:龙华区作为深圳的城市会客厅,地处深圳地理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中轴,被称为中轴新城,从此地乘坐高铁18分钟即可直达香港九龙。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香港年轻人在龙华工作,在香港居住。龙华区是深圳的工业强区,也是生态示范区,绿地覆盖率达54.5%,处于水源保护和生态控制线的面积有52%,是深圳宜居宜业的理想区域。龙华区创建了深圳市面积最大、内容最全、功能最多、服务对象最广的综合国际交流合作平台——龙华区国际合作中心、落户了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构建了完备的配套产业链和人才服务政策体系;建设了市级大型的公共文体设施,如深圳的文化馆新馆、美术馆新馆、图书馆北馆,也建设了区级公共文体设施,并且在每个街道都布局了大型的公共文体设施。“无奋斗,不龙华”已经成为城区精神符号,催动着龙华区日趋国际化。龙华区除了是生态区、产业区,也是文化区、旅游区,无论是创新创业还是观光旅游,都能在龙华发现一个不一样的深圳。

衔枚疾进创新已成龙华底色

其实,衔枚疾进多年,创新早已成为龙华底色。

2024年伊始,龙华区二届三次党代会、区两会相继召开,“创新”成为“高频词”,在区党代会报告和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共出现了312次:高举创新大旗、以创新谋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始终把创新作为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全面创新……一项项要求任务振聋发聩,让2024的龙华区继续成为向“新”而行的又一年。

一年来,龙华区的各项创新之举有目共睹,更收获了不少成绩与荣誉。

2024年,龙华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出台制造业“1+22”政策体系、商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外贸外资稳增长等系列政策,推出全国首款“园区贷”,“免申即享”改革获智慧中国年会政府服务优质奖,“三步法高效化解小额金融纠纷”案例入选广东法院“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政府采购相关机制入选省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全年新增商事主体7.2万家、总部企业10家,龙华成为优秀企业投资兴业的热门之地、梦想之城。2024年7月29日,龙华区“免申即享”改革经验以补贴金额全省最大、事项数量全省最多、事项覆盖范围全省最广、惠及群体全省最众四个“全省之最”获刊《人民日报》头版年中经济观察,充分彰显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水平。

2024年,龙华深入开展对外经贸文化交流,通过“携企出海”拓市场、以商招商引外资等方式,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预计增长80.1%。8月13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国内首个位于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区的实验室项目,在龙华正式启动,项目将服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打造龙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名片”。龙华也成为全国唯一获评2024年度“影响力城区”的基层县区,城区辨识力、知名度不断增强。

2024年12月24日,年度“中国工业百强区”榜单重磅发布,龙华跻身工业百强区第十位,较上一年度上升三位,为一年来上下齐心的努力画上圆满句号。

作为深圳的制造业大区、产业大区,龙华区一直努力实现从制造业单一驱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着力构建“1+2+3”现代制造业战略体系和“332”服务业体系,以“四新融合”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年间,龙华区发动795家企业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排名全市第二,新增4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全市第三。截至目前,龙华区累计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294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8家,各层级企业数量均稳居全市前三。龙华区通过国高认定企业数将达1450家,指标获得满分,总量突破4000家“大关”,连续9年保持全市第三。新增科研机构1家,累计达15家。创新载体新增58家,累计349家。

用创新打造

宜居宜业城区

如今的龙华区,是省级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省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梅观创新产业走廊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布局了华为等世界级产业巨头和万亿级制造产业集群。

龙华区的349家各级创新载体中,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作为全市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医疗器械领域创新中心,连续两年在工信部考核中获评优秀。全国首台国产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在龙华诞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永久场地加快建设,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崖山数据库系统荣获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十大硬核科技”奖。

然而,各项创新的目的,既要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追求实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2024年,市新华医院、市儿童医院龙华院区、市第二人民医院龙华医院等3家市级重点医院全部启用,市人民医院龙华分院、龙华区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顺利竣工,全年新增床位超过6000张,位列全市第一,总床数达到11136张,千人床位数从“十四五”初期的1.68张达到如今的4.42张,龙华医疗资源加速扩容提质。

在养老领域,因为在全市率先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龙华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养老特色基地”的城区。

2024年,龙华人间烟火气格外浓厚,从新年伊始的开市客盛大开业,到各项促消费活动接连不断,龙华56家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超各具特色和亮点,频频在多项人气消费榜中拔得头筹。

2024年,龙华区将近八成一般公共预算投向民生领域,让民生幸福成色更足、更亮。

龙华新闻全媒体记者金璐/文陈建华蔡维泽/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