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大中考和小中考的时间定了
6月19日到21日
前天,福建省教育考试院下发《关于2025年中考省级统一考试科目和时间安排的通知》。几个要点:
01时间安排包括初三参加的大中考和初二参加的小中考。其中,初三学生参加的大中考两天半,6月19日到6月21日上午;初二学生参加小中考在6月21日下午举行。
02中考全省统一考的科目有9个,全部实行书面闭卷笔试形式,9个科目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此外,还有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考试。
03《道德与法治》科目与《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考试同场合卷进行。
2025年中考时间
我们回答这个阶段
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问题
01
何时报名?
按照省里要求,3月31日前各地要完成中考报名。按照往年,一般二月底三月初会发布中招方案,中考第一阶段报名一般在三月初,第二阶段报名在三月底。
请密切关注厦门日报和厦门招考。
02
今年中考考生会增加吗?
去年厦门中考考生人数是4.92万人,比前年多了近1800人,是近年来增数最少。
严格意义上说,今年中考考生人数要等到中考报名后才知道。不过,有个预估数,即去年参加小中考的初二学生,去年参加小中考的人数是5.16万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今年中考人数会达到5.16万人,按照以往经验,还会有一些学生选择回老家上高中。
03
今年普高录取率会是多少?
去年厦门普高录取率是70%,《厦门日报》获得的消息,今年中考的普高录取率应该还会维持在70%。
一直有人对厦门中招普高录取率表示怀疑,其实,每年中招计划册都有公布,大家算一算总体比率就知道。
其次,普高录取率各个片区都差不多,经常有家长说,“胡说!我算了下,我们片区的普高录取率就没有那么高。”譬如说,不少家长认为思明湖里普高录取率是40%。
问题出在哪?现在有越来越多所普高是面向全市招生,家长是算不出自己片区有多少人用了这个名额的。此外,有些家长只计算自己心仪的普高。
可以肯定的是,思湖片区的普高录取率远高于70%。
04
优质学校定向生比例将增加到70%
按照福建省规定,2025年,优质学校定向生的比例将增加到70%,去年,厦门中招定向生比例是60%。
什么叫定向生?
定向生指的是,优质高中的一部分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招生片区的学校,即招生指标到校。
例如,以A校为例,假如只招收普通生和定向生,招生片区是思明湖里片区,当年A校招生计划是1000人,定向生比例是70%。
那么,中招时,A校700个定向生名额按照比例分到各个初中学校,只有各个初中学校符合条件学生才能报考,注意,定向生录取,也是按照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不是老师指定的;剩余的300个普通生名额面向思湖片区招生,按照中考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定向生指标到校后,等于缩小竞争范围,所以,同一所普高,定向生录取线要低于普通生,不过,也不能没有底线地下降。去年及之前,厦门中招定向生录取线最多比普通生下降25分。
为什么要实行定向生制度?
定向生制度是国家规定的,是为了教育均衡,确保每所初中都有学生被优质高中录取,因为这些名校的定向生招生指标是分到招生片区的学校,是定向给这些学校。
此外,定向生还被认为可以遏制初中择校——如果初中借读,就无法报考上述学校的定向生,只能报考普通生。
定向生增加,意味着什么?
定向生计划增加,意味着每所初中学校考入优质高中的人数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同一所优质高中的定向生在不同初中的录取线不同。用大白话说,在教育相对均衡的片区,在哪里读初中都差不多。
此外,初中借读要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
什么人能报定向生?
定向生报考条件:符合省一级达标高中普通生填报条件且初中阶段均在学籍所在校实际就读的应届考生(不含民办学校接收的转学学生),才可填报定向生。
用大白话说,初中阶段都在学籍校就读,不能有借读历史(小升初派位到A校,到B校借读,不在学籍校实际就读),只要符合这个条件,又在招生片区,那么,即使是非本市户籍也能报名定向生。
哪些学校有招收定向生?
去年以下这些学校有招收定向生:
定向生名额怎么分配到学校?
一直有人认为,好学校获得的定向生指标会更多。这是错误的认识。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定向生指标是如何分配到学校。
假如招生学校A校有500个定向生指标,面向思明湖里招生,思湖片区符合定向生资格的学生是20000人。
假如思湖片区初中学校B校,符合定向生资格的学生有1000人,那么,它得到的A校定向生指标是25人;假如思湖片区C校,符合定向生资格学生是600人,那么,它得到的A校定向生指标是15人。
也就是说,定向生名额分配,和学校办学无关,和符合定向生资格的学生人数有关,人数多的,定向生指标就多。
怎么知道学校有多少定向生名额?
那么,什么时候知道孩子就读的学校有多少个定向生名额?
每年中招计划册都会详细公布每所学校分到的定向生指标,这个指标随着定向生比例调整以及考生人数不同,都会有变化。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