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丨甲流来袭,更需多一份冷静和理性

这段时间,全国多地甲流病例数上升,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的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成为了“抢手药”。有媒体报道,医保支付价为222.36元的玛巴洛沙韦,在某些药店涨至三四百元一盒。不少专家指出国家流感药物储备充足,建议市民不要盲目囤药。

有备无患,是朴素的生活哲学,也是大多数人应对不确定性的惯有心态。疫情防控期间,不少人经历过一药难求的窘迫,因此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但不同于新冠,甲流看似凶猛,实际上是个“熟悉的陌生人”。这几天,各地医疗专家通过媒体或社交网站不断发声:甲流是一个几乎每年冬春之交都会出现的流感,在多次“交锋”中,国内医疗系统对甲流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应对机制。

药品不同于普通商品,对症下药才是关键。一方面,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是处方药,对症开方、因人用药才能达到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的目的,自我诊断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国家流感药物产业链完整,无需担忧其产能。比如,玛巴洛沙韦的生产厂家罗氏此前已回应称:企业特别重视玛巴洛沙韦保供工作,目前市场供应充分。由此而言,盲目过度抢囤既不理性,也没必要。

从连花清瘟胶囊加价捆绑销售,到布洛芬“一药难求”,屡屡卷土重来的“抢药潮”“囤药潮”,也给我们带来深刻反思:面对突发疾病,该如何疏导社会出现的焦虑情绪?

经历一波波抢药风波后我们可以发现,导致“抢购难”的主要症结并不是在生产环节,而是在流通环节。缓解囤药焦虑的当务之急,是要保障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交易规则,及时查处药店乘风搭售、“黄牛”趁火打劫等行为。同时,还要快速发布防病治病、维护健康的科学权威信息,为公众提供准确及时的指导意见,切实消除不实信息、谣言传播的时间差。消解抢药囤药乱象,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传播管控以及市场监管优化等工作都不能缺位。

甲流来袭,更需要大家多一份冷静和理性。“囤药潮”留下的教训历历在目:被争相高价抢购的布洛芬,没多久被“上百盒地扔进了垃圾桶”;一度全网断货的抗原试剂,后面也被弃之如敝屣。3年的抗疫过程,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防治的宝贵经验,还应该有面对疾病时更加成熟的心态。不盲目“抢”、不跟风“囤”,保持冷静和理性,谨遵医嘱,才有助于甲流防治走上科学的正轨。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