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GLP-1掀起肥胖革命,减肥药的下半场在哪儿?

澎湃新闻 2025-01-09 11:01:05

·使用这类药物的减重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减重的效率会逐渐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张征表示,这是减重的必然阶段,不论使用什么药物,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表示,不能指望用某一种药物彻底解决肥胖问题,“减重需要长期的坚持,不要追求高速减重。肥胖症患者和医生接触的时间不是几周、几个月,应该是以年计的。”

2025年1月2日,跨国药企礼来(LLY.US)宣布其减肥药替尔泊肽(商品名:穆峰达)正式在中国上市,该药物于2024年7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2024年是减肥药大放异彩的一年。6月25日,跨国药企诺和诺德(NVO.US)率先宣布司美格鲁肽(商品名:诺和盈)获批在中国上市。11月17日,诺和诺德举办发布会,宣布司美格鲁肽正式在中国上市。

替尔泊肽和司美格鲁肽都属于GLP-1类药物。GLP-1是人体自身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只在血糖偏高时发挥降糖效果,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有增加饱腹感、延缓胃排空的作用。两种药物的区别在于,替尔泊肽是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为双靶点药物,而司美格鲁肽是单靶点的GLP-1受体激动剂。

过去这类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均覆盖2型糖尿病和减重两项适应证,用于这两项适应证的药物成分没有不同,区别在于,用于减重的剂量更大。在减重版司美格鲁肽上市之前,它就已经因为出色的减重效果而被宣传为“减肥神药”,以致许多人购买降糖针用于减重。

“非常好的减重工具”

张征是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的内分泌科主任,他告诉澎湃科技,到门诊咨询这类药物的人很多,有的人有明确的开药需求,也有人只是来咨询自己是否能使用这类药物。最终符合用药指征的人大约有20%-30%。“很多人对肥胖的认知不太清晰,有的人到肥胖门诊看诊,实际并不胖,也有些人确实超重或肥胖,但不太适合使用这类药物。”他说,临床上,开出这类药物的处方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

张征说,如果规范使用这类药物,目前在大部分使用者身上看到的减重效果都不错。不过使用这类药物的减重量可能会越来越少,减重的效率会逐渐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张征表示,这是减重的必然阶段,不论使用什么药物,都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他表示,不能指望用某一种药物彻底解决肥胖问题。“减重需要长期的坚持,不要追求高速减重。肥胖症患者和医生接触的时间不是几周、几个月,应该是以年计的。”

实际上,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获批的减重适应证有明确的条件:替尔泊肽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的基础上,初始体重指数(BMI)≥28kg/m²(肥胖),或≥24kg/m²(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例如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血管疾病等)的成人长期体重管理;司美格鲁肽用于在控制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基础上,初始体重指数≥30kg/m²(肥胖),或≥27kg/m²至<30kg/m²(超重)且存在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长期体重管理。二者都是在调整生活方式基础上的辅助手段。

在张征看来,这类药物的出现大大增加了减重的可能性、成功率和效果,是非常好的工具。“在这类药物出现之前,减重更多依靠非药物手段,如饮食控制、锻炼,往往效果欠佳,又很难坚持。过去也有减肥药,但效果没那么好。对于达到严重肥胖的患者,有手术手段,但是在肥胖尚未达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时,没有非常有效的方法。GLP-1类药物的出现填补了这个空缺。”

此外,对于符合超重或肥胖指标的人来说,GLP-1类药物的减重效果更加明显,能够调动他们的减重动力。“有些人经历过很多次减重,但总是失败,现在减重的工具增多,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张征说。

根据张征的观察,近年来公众对减重的需求在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对肥胖的认识在增加,“过去很多人认为,肥胖并不是一种疾病,但在临床上,肥胖一直是一种病症。肥胖是一种特别容易诱发和导致其他代谢紊乱的疾病,需要治疗。”另一方面,GLP-1类药物的出现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激活了需求。

2024年12月4日,礼来曾发布一项替尔泊肽与司美格鲁肽的头对头IIIb期临床研究结果,其显示,肥胖或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的非糖尿病超重成人使用这两种药物治疗72周,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平均减重20.2%)显著优效于司美格鲁肽(平均减重13.7%)。2024年12月26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称,自己正在使用替尔泊肽减肥。而此前他也曾公开表示,自己正在使用司美格鲁肽。

替尔泊肽在中国获批上市后,张征的诊室里很快也开始有人咨询这种药物,“以前只有咨询司美格鲁肽的,现在信息爆炸,公众能从各种公共渠道了解到最新的药物信息。”他说,“也有人明确地告诉我们,我就想用替尔泊肽,但这个要求其实不太合理。虽然研究结果显示替尔泊肽的减重效果更优,但是对于个体来说未必是这样。具体为患者开哪种药物,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并不是谁的效果好就用谁。我们需要考虑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对副作用的承受度、未来对药物的预期、经济因素等。相对来说,司美格鲁肽的使用已经比较成熟,而替尔泊肽刚刚投入使用。”

竞逐减肥口服药?

自从GLP-1类药物在减重上表现出显著的效果,它似乎已经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药智数据,截至2024年2月18日,全球GLP-1靶点在研管线(药物开发项目)有220项,涉及企业154家,涵盖107个适应证。据咨询公司艾昆纬(IQVIA)研报,全球在研的116项减肥疗法中,约36%(42项)属于GLP-1类药物。

随着竞争对手的涌入,药企们开始积极寻找差异化,减重赛道上,一个主要的方向是小分子口服药。2024年12月,《自然》(Nature)发布2025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其中包括新一波的GLP-1减肥药,文章特别提到口服GLP-1药物,其优势在于给药方便,生产成本较低。

诺和诺德和礼来都不想错过这个“战场”,各自手握一款口服GLP-1药物。2024年8月7日,诺和诺德在2024年H1财报中公布了一项口服司美格鲁肽用于减重的III期临床研究(OASIS4)结果,这项研究为期64周,入组307名患者,结果显示,25mg口服司美格鲁肽治疗组患者体重减轻13.6%,安慰剂组则为2.2%。

礼来已启动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以进一步研究Orforglipron(奥格列龙,研究性口服降糖药物)对肥胖和超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2023年6月23日,礼来公布了评估Orforglipron用于肥胖或超重患者慢性体重管理的II期临床试验数据:服用Orforglipron的实验参与者体重在36周时持续下降,所有剂量(12mg,24mg,36mg或45mg)的使用者体重都有所减少,范围为9.4%至14.7%,而安慰剂组的体重减少了2.3%。

2023年12月,跨国药企罗氏(RHHBY.US)豪掷30亿美元收购CarmotTherapeutics,宣布重新踏入减肥药领域。罗氏获得了Carmot的三个GLP-1管线,其中包括口服药CT-996。2024年7月18日,罗氏公布CT-996的Ⅰ期临床试验结果:肥胖且无2型糖尿病的实验参与者在接受CT-996治疗4周后,体重减轻7.3%,安慰剂组实验参与者体重减轻1.2%。

跨国药企辉瑞是最早直奔口服GLP-1药物的企业之一,但是其研发之路却屡次受挫。辉瑞开发了两款口服GLP-1减肥药:Lotiglipron(每日口服一次)和Danuglipron(每日口服两次),但它们先后在2023年因为安全和耐受性问题终止。2024年7月11日,辉瑞重拾Danuglipron的开发,并将剂型由每日口服两次改为每天一次。

2024年12月31日,数字健康公司Eden宣布上市复合司美格鲁肽软糖(GLP-1RxGummies),引发不少关注。Eden宣称,其复合司美格鲁肽软糖和诺和诺德的产品含有相同活性成分。但是诺和诺德曾在2024年5月回复《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诺和诺德是唯一一家拥有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鲁肽的药物的公司;美国FDA尚未批准任何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物;任何声称提供或销售未被批准的、含有“司美格鲁肽配方”的产品的远程医疗服务提供方和调配药房,其原料来源均非诺和诺德。

张征告诉澎湃科技,从数据和国外的使用反馈来看,口服GLP-1药物的效果远远不及注射药物。“口服药物唯一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注射,但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都是周制剂,每周注射一次和天天吃药相比,我并不觉得口服更有优势。只是一些人对注射这个动作本身存在恐惧,无法克服,对他们来说,口服药物更好。”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