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内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岁末年尾,全国多地政府为提振消费、发展经济,纷纷发放消费券,以“真金白银”点燃消费者的购物热情。
然而,消费券是政府惠及民众的一剂“良药”,却在一些地方遭遇了“黄牛”的“围剿”,上海、浙江、山西、河南等多地爆出消费券被“黄牛”截胡、倒卖的现象,甚至有“黄牛”勾结商家骗取补贴,让原本的惠民政策变了味。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扰乱了市场秩序,让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面对巨大的消费券市场,“黄牛”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批量抢券、倒卖,形成了灰色产业链条。与部分商家勾结进行虚假消费,更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另外,部分消费者对消费券的使用规则不够了解,也在无意中助长了“黄牛”的嚣张气焰。
“黄牛”抢券导致真正有需求的消费者难以抢到消费券,无法享受政策带来的实惠。使政府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要让消费券真正发挥惠民作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
政府层面应加大对“黄牛”倒卖消费券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消费券发放和使用规则,加强监管和追溯机制建设。一方面,要优化消费券管理系统,完善领取和使用规则,及时封堵漏洞。例如,可以采用身份证抢券、限制抢券设备等方式,加强对领券用户的身份审核,防止黄牛利用技术手段抢券。同时,还应建立消费券使用追溯机制,对异常交易进行监测和核查,确保消费券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可追溯。通过合理设计消费券的发放规则,优化消费券的使用场景和期限设置,使其更加灵活和便捷,提高消费者的使用意愿和体验。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黄牛倒卖消费券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在网络平台上倒卖消费券的黄牛进行严厉查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对与黄牛勾结虚构交易骗取补贴的商家进行严厉处罚,并纳入“黑名单”管理。
企业层面作为消费券的使用方,商家应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不与“黄牛”勾结进行虚假消费。此外,商家还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消费。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和引导,提高消费者对消费券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消费者应该通过官方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消费券的信息和使用规则,确保自己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政策优惠,并提高警惕意识,不购买“黄牛”倒卖的消费券,以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消费券是政府为民众精心准备的“惠民大礼包”,绝不能让“黄牛”将其变成牟利的“私田”。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从技术、监管、宣传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让消费券真正惠及广大消费者,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助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