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乐怡稼
万象缸窑
1月8日,“冬日暖阳·最安逸是西昌”大型采风调研在西昌展开。此次调研还走进了万象缸窑社区。自“大石板古村”成为西昌文旅的热门地标后,距离大石板古村不远的“缸窑”社区也被顺势带火了起来。依托地缘优势,在乡村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成功转型,文创、餐饮、非遗技艺传习等新兴业态蓬勃兴起,为这个小村庄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景点融入社区讲述一口缸的故事
从大石板古村出发,沿环海路驱车不过10分钟,便能抵达缸窑文创产业村,这里位于西昌市东南部,处于螺髻山和泸山两山山谷之间,面向邛海,风景宜人,地理位置优越。处处透着精致和浓厚的文艺氛围,让人眼前一亮。
万象缸窑
据《西昌县地名录》记载:缸窑,明朝迄今均以开窑烧缸、瓦、坛、罐著称,以土陶制作技艺著称,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2006年,“天下第一缸”景点闻名遐迩。2024年7月西昌市开始实施缸窑新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商旅先导区“陶艺中心”,乡创共建区“艺创空间”,景观田园区“滨水生态”,非遗传承区“龙窑博物馆”的整体商业规划,打造西昌缸窑艺术田园慢生活休闲度假综合体,实现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在打造中,西昌市深知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资源和宝贵财富,只有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让其“活起来”“火起来”。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昌充分挖掘和保护本地缸窑技艺及文化资源,突出特色促提“质”。
在“陶里广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巨型陶缸——“天下第一缸”。在两侧镂空的缸壁里边,一艘载着苍松奇石的小船蓄势待发,也预示着缸窑正迈向农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景区讲解员巫彦玲介绍说:“这里的陶土质地优良,自古以来便以土陶制作技艺闻名。明清时期,村民们便建窑烧缸,但这一技艺后来几近失传。直到20世纪60年代,土陶制作传人重返缸窑,才使这门古老技艺得以延续。”
万象缸窑
如今,缸窑不仅保留了龙窑遗址这一“活文物”,还将其打造成重要旅游景点,吸引着八方游客。这里的“缸”元素被巧妙融入各处细节:新建的“万象缸窑”门楼上,展示了260口不同朝代、不同种类的陶缸;跨河的“陶里桥”上,陶缸有序陈列;而“缸窑文化文创馆”内,更是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缸及制陶历史资料,一组组老照片、老物件、模具模型等,详细讲述了缸窑的制陶历史和技艺传承,馆旁特别开设了陶艺传承场所,游客可就近体验制陶技艺。以上种种让传统技艺在传承保护基础上融入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丰富旅游业态盘活“沉睡财富”
万象缸窑
在整体布局上,缸窑实现了“前店后居”的和谐共生。这里汇聚了各类商铺与景点,其中不乏村集体资产的“活化”利用,而产业区后方,则是村民的安置房,正逐步发展成为餐饮、民宿的聚集地。随着陶艺文创产业的兴起,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其中,或通过务工、出租房屋铺面增加收入,或主动投资餐饮民宿,投身文旅事业。
在业态规划方面,缸窑新村农文旅融合示范区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窑文化展示与体验,还引入了文创产业、金融服务、特色餐饮小吃以及精品民宿等业态。多元业态的融合发展,不仅丰富了缸窑文创产业村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通过零售购物+餐饮住宿+非遗体验+沉浸表演的“业态配置”,缸窑文创产业村正逐步增强旅游吸引力。
今后,缸窑文创产业村将与白庙村、大石板社区进行联动,形成邛海南岸点、线、面结合的乡村振兴旅游大环线布局,并以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促进当地百姓增收,实现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高度融合。(西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