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期,一伪军趁乱偷出连长的驳壳枪,还藏进马粪里,眼中透着决绝,他要干一票大的

文史记叙录 2025-01-09 23:27:27

抗日时期,一伪军趁乱偷出连长的驳壳枪,还藏进马粪里,眼中透着决绝,他要干一票大的,一件超乎常人胆量、能扭转乾坤的大事。

常隆基,出生于辽宁西丰县铜台村石砬子北沟的一个贫农家庭,命运从未善待过他。

3岁时,母亲因病离世,他和哥哥在外祖母的抚养下艰难成长。

他9岁时勉强进入私塾念书,却因为父亲病重和家庭贫困,不得不在11岁辍学,独自扛起家庭重担。

1939年,日伪政府推行“归屯并户”政策,将百姓赶入集中居住区。

常隆基家的破草房被拆,他与家人被迫迁往苔碧部落,父亲因贫病交加在深夜离世。

1940年,伪满洲国开始强制征兵,年满19岁的青年都被抓去充当伪军士兵。

为了躲避抓丁,常隆基拆下了家里仅有的房木和唯一的毛驴,试图用它们贿赂伪军头目,保住自己留在家中。

他的努力最终未能奏效。

年仅19岁的他,还是成为了伪靖安军的一名新兵。

伪军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常隆基苦难的加深。

他被送往三江省富锦县的新兵营,接受日军教官极为严苛的训练。

他并不懂日语,训练中的很多指令难以理解,动作稍有不对便会遭到日军教官的毒打。

一次,因为弄丢了一把训练用的枪,他被打得鼻口流血,几乎丢了性命。

之后,他被调任到连部,成为连长的勤务兵。

虽然生活有所改善,但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了更多关于伪军和抗日力量的信息。

在一次偶然的闲谈中,他听说了“步兵二团六连起义投奔苏联”的事情。

这支部队的事迹深深震撼了常隆基的心。他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像那些抗日英雄一样,用行动来抗击侵略者。

五顶山的军事要塞,是日军和伪军的重要据点。

1943年4月,军营接到了一条重磅消息:日军驻伪满洲国最高顾问楠木实隆将亲自前往五顶山视察。

这位楠木实隆是谁?

他是日本关东军的重要人物,伪满洲国的实际操控者,伪满洲国政治和军事统治的核心人物。

他的一举一动,象征着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的力量。

而这样的一个人,恰好成为了常隆基的目标。

为了迎接楠木实隆的到来,伪军加强了军事训练,整个营地变得更加森严。然而,这也成为了常隆基绝佳的机会。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趁着这次机会,刺杀楠木实隆。他知道,这样的行动成功率很低,但这可能是他改变命运、为民族争取一丝尊严的唯一机会。

连长将自己的驳壳枪锁进了保险柜,因视察规定不得携带枪支。

而常隆基利用连长对他的信任,跑到连长的家中,对连长妻子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上面有紧急命令,让我来取枪。”

连长妻子并未起疑,将枪和子弹交给了他。就这样,这把驳壳枪成了改变历史的武器。

他没有将枪直接藏在身上,而是选择了一个最不起眼的地方——马粪袋。

在日军视察团启程时,所有牵马兵都需要接受严格的搜查,而常隆基的枪却在这个隐秘的地方躲过了层层检查。

随队出发时,他表面看似镇定,但心中却燃烧着仇恨和不安。今天,他必须成功。

1943年6月12日清晨,楠木实隆一行抵达五顶山。

由于地势崎岖,他们不得不放弃汽车,改骑战马前行。

而常隆基牵的那匹马,正是给楠木实隆准备的。他默默地跟在队伍中,等待着最合适的机会。

当队伍行进到五顶山半山腰的一处狭窄地段时,楠木实隆示意下马。

他让常隆基扶他一把。

常隆基走上前,左手稳稳地扶住楠木,而右手却悄悄地伸向马粪袋。

就在楠木脚刚踏地的一瞬间,常隆基猛然抽出驳壳枪,对准他的胸膛,“砰、砰”两声枪响在山谷间回荡。

楠木实隆应声倒地,倒在血泊之中。

一片混乱中,常隆基迅速跳上马,冲下山坡。他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只能拼命逃离这片战场。

日伪军很快组织了追捕,关东军封锁了所有道路和码头,甚至在松花江沿岸布下重兵。但常隆基没有选择放弃。

他丢下战马,换上便服,靠着对地形的熟悉一路躲避。途中,他遇到了一对善良的老人,换上他们给的旧衣服,吃了一顿热饭,再次踏上逃亡路。

他的行踪还是被特务发现了。在松花江边,他已无处可逃。

面对日伪军的围捕,他高喊了一声:“我成功了!”毅然跳入江中,消失在滔滔江水中。

他用生命完成了一次反抗的壮举,用自己的方式对日军的侵略暴行发出了最有力的控诉。

几天后,日军从江中捞起了他的遗体,恼羞成怒地将他的头颅割下送往伪满首都示众。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无法掩盖常隆基刺杀楠木实隆的事实。

东北民众纷纷传颂他的故事,他的壮举成为抗日战争中一个普通士兵反抗侵略的传奇篇章。

抗战胜利后,他的事迹被广为流传。

1964年,常隆基殉难的地方修建了英雄纪念碑。2020年,他被正式列入抗日英烈名录。

他不是天生的英雄,但他用生命证明了,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出伟大的篇章。

0 阅读:75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