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陕西粮农杨凌储备仓内,冬小麦们“整装待发”。
回望来时,夏秋交替中的神禾塬上,万亩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完成了一年的小麦收割工作,从这里归仓到各大粮储库中,为冬时投市做准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人们餐桌上的一粒一粟,几乎都是这么“制造”出来的。冬藏时节,颗粒归仓,全省粮农企业和各级保供单位的保粮供粮工作也正式展开。
第一棒:智慧储粮
人与粮“双向奔赴”
作为重要的粮食产区,陕西保粮储粮技术多年来不断迭代,科技储粮为粮食平稳“过冬”提供了保障。
粮仓内,在氮气的保护下,小麦远离了病虫害,玉米住进了“空调房”,在可视化设备、机器人管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联合预警下,粮食们住得“舒适又安心”。
入冬前粮食们“住”在这里,一边“催熟”、处理,一边时刻“待命”,作为“储备军”随时调控市场平衡。
记者在厂区内看到,“大力发展绿色储粮,耕好减损‘无形良田’”标语格外醒目,智能化设备24小时不停运转。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三十一个储粮仓中,八个浅圆仓应用了氮气储藏技术。通过专业设备向粮仓内注入氮气,从而降低氧气浓度,抑制粮食呼吸和微生物活动,提高了粮食保鲜和防虫害的质效。
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有利于实现无公害、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可靠的储粮效果,同时还可以减缓粮食品质劣变和工人劳动量。
人用技术“保护”粮,粮用丰收“造福”人,来到杨凌储备库,便真正体会到了人与粮食的“双向奔赴”。
多年来,陕西省粮食守护工作不断取得技术性突破,实现了粮食购、存、销全过程管控,让粮情状态一目了然。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内环流控温、空调控温、氮气气调等绿色储粮技术,开展适用性研究,提升全省绿色储粮率。
始终以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安全、示范引领粮农产业发展作为主要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做强粮农核心主业,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是陕西粮农的核心精神。为了当好“粮食卫士”,粮农集团精心改良技术,在作业安全、储备管理、监管防害等方面下足功夫。
一体式装卸粮安全架、地下仓进人孔隔热保温罩、粮仓防虫门、通风口隔热保温垫、粮仓风机降噪设备等,这些高大上的装置正是陕西粮农下属安康、扶风、杨凌、华州等储备库的“黑科技”。
例如,工作人员发现地下仓进人口水泥柱存在隔热保温性能差的问题,为此,扶风储备库想出了给进粮口戴上一顶“帽子”的点子,这就是地下仓进人孔隔热保温罩,既隔热保温又能遮风挡雨。
智能储粮与科技护粮相结合,“陕西粮仓”为保障三秦百姓丰衣足食持续努力,随着深冬与春节双至,粮农“保供战”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第二棒:高效供粮
市场下游衔接顺畅
“要过年了,我们的保供‘订单’也纷至沓来。”保供任务重,保供要求高,使得“粮食卫士”们一刻不能松懈。
陕西粮农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保证全省粮食供应及时充足,在全省范围内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春供应急小分队,保证全省粮食供应“无死角”。
作为基层保供单位,华润万家集团也积极展开与粮农企业上下游合作,并升级扩大区域门店,提升单元承载力,保证春节物资供应及时稳定,做好从粮企到市民之间的物资“搭桥人”。
记者在华润万家大庆路店看到,超市内春节气氛也提早“支楞”了起来,年货物资、米面粮油供应充足,自营产品更是占据了卖场“C位”。
售货员介绍道,今年的物资供应明显比往年更加高效,每天盘货后的营业数据,也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消费市场的高涨。
超市年货区
“作为首个‘非遗春节’,顾客对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吃用放心,也要购物顺心,更要有蛇年新特色,为此我们开展了全省多个门店的升级改造,希望能够为顾客提供舒适、放松、愉悦的购物环境”,华润万家陕西公司副总经理胡亚雯告诉记者。
据了解,为确保全省粮食供应稳定,目前省内各大基层供需单位已开展提前备货工作,加大对粮油、肉类、蔬果等生活必需品的采购力度。
第三棒:温暖到达
餐桌终点幸福起点
从“种粮”到“守粮”再到“迎粮”,人们在自然中以科技智慧和勤劳智慧与土地“牵手”,一步步完成了这场长达数月的粮食供应“马拉松”。
据统计,2024年陕西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47.82万亩,粮食总产量1352.29万吨,单位面积产量297.35公斤/亩。
同时,全省在粮食进口方面也屡获突破,伴随着中欧班列开行次数在全国稳居第一,陕西粮食进出口额度迅速攀升,“粮食外交”将陕西粮业的金字招牌打出去。
2015年西安铁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获批以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逐步被打造成高效、安全的粮食进口通道。
2017年首批哈萨克斯坦小麦搭乘粮食专列驶入西安港以来,截至2024年11月,西安海关已累计监管保障中欧班列进口粮食17.72万吨,主要品种包括绿豆和小麦,来源国主要为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2023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菜篮子”工程稳产保供全程可追溯联盟的成立,陕西不断拓展地区协同发展中的农业创新合作,标准化、现代化、便利化稳保举措,让陕西人民更幸福、更温暖。
年关将至,为保障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粮油市场平稳运行,省发展改革委、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加强粮食产购储加销全链条协同保障,一体推进粮源调度、加工、储运、配送、销售等重点环节工作,保障粮油产品量足价稳,确保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随着粮食供应和食品健康的新需求,全省农业科技与服务业结合力度明细增强,加快数字助农技术发展,推进数字农业、节水农业相关延伸产业项目落地运营,也为下游粮食保供、人民餐桌丰盈奠定了基础。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小小一粒粟,颗颗麦苗香,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一场粮农企业和各级保供单位携手完成的“幸福接力”正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