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苏凯琪
1月10日,“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在三峡工程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汇集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福建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等共49家文博单位的202件(套)展品,其中一级文物45件(套),本次展览是首次通过博物馆展览语言全面展现长江水文化、长江水故事的全新模式的展出,展出是对长江文明的一次系统挖掘与全面展示。
展览内容围绕“长江水文化”这个主题,通过四个部分系统且全面地展现长江水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第一部分“江孕・万物”从自然与人文双重视角出发,既呈现长江波澜壮阔的水文、地理及生态之美,带领观众领略其生物多样性的奇妙,又深入追溯长江流域稻作文明的发展,展现早期社会经济生活与结构,从中可一窥中华民族悠久农耕文明的印记。浙江省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标本、骨耜、陶器、带锅巴的陶片、青海省博物馆藏条纹彩陶靴,安徽博物院藏鄂君启金节(舟节)等展品,见证着长江孕育万物、滋养文明的深厚力量。
第二部分“江润・中华”聚焦长江水塑造的独特生活与发展格局,干栏建筑、饭稻羹鱼、织布制瓷、舟楫技术等内容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湖南博物院藏“小水通大河”长沙窑诗文瓷壶,生动诠释了长江水助力城市繁荣、连通南北的盛景,让人深切感受到长江对沿岸发展的润泽之功。
第三部分“江启・文韵”,长江沿线的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诗词、绘画等艺术结晶与长江流域人民构筑的庞大习俗和信仰体系汇集一处,通过故宫博物院藏吴伟绘《长江万里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人仿《马远江山万里图》,以及福建博物院藏文徵明行书《赤壁赋》册等珍贵展品,呈现长江水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滋养与丰富。
第四部分“水利・千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聚焦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利用水资源、改造水环境、依水构筑生存家园的智慧和技术传承,以治水、灌溉水利工具、水利工程等内容,展示长江水文化在新时代的重大价值,从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到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战略,体现长江水文化在提升人民福祉、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凸显其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展陈设计上,整体空间借如水般流畅且富韵律的曲线,将长江水脉在室内空间延伸并具象化呈现,四个部分的内容与形式的交融犹如一幅有关长江的历史文化长卷在面前徐徐展开。色彩运用上,捕捉长江水的色彩特质,以湖蓝、水绿等为主色调铺陈于展厅,引入江水灵动清澈之感。同时通过色彩的微妙变化烘托出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人文与地理风貌,使观众在移步换景中领略水文化多元魅力。整个展览空间充满了诗意与灵动的气息,仿佛长江水脉就在眼前蜿蜒流淌,触手可及。此外,材料与技术应用方面,秉持“绿色环保”理念,选用环保材料与节能技术,保障展览安全、环保与可持续性,既为文物营造最佳环境、呈现良好效果,也为观众打造舒适观展空间,践行了“长江水资源保护”的号召,体现了文化展览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的理念。
长江水文化,是和谐的象征,展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美好图景;是包容的典范,汇聚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彰显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是智慧的结晶,蕴含古人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深邃哲学。
“大江东去:长江水文化展”将在三峡工程博物馆持续展出至2025年4月10日,展期内诚邀广大观众前来观展,一同探寻长江水文化的历史深度,领略其丰富的生态智慧、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独特魅力,感受其时代价值。
当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长江文化促进会会长王琳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展览支持、主办和承办单位代表,以及相关文博、教育、科研单位代表参加开幕式。罗文利指出,本次展览获得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长江文化促进会的大力支持,创造了办展新模式,成为多方合作办展的一次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