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下旬,蒋介石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长、宣铁吾为上海警察局长,觊觎市长职务的杜月笙一无所获,汤恩伯、戴笠感到了危机。 抗战胜利后,和戴笠交好的汤恩伯,率第三方面军去上海受降,杜月笙也蠢蠢欲动,谋求上海市长一职。国民党控制的各大城市的警察局长,大都由军统、中统的大特务担任,其中军统居多。 在戴笠看来,淞沪警备司令非汤恩伯莫属,杜月笙即便当不了上海市长,至少也能当个副市长。至于上海警察局长,戴笠已经向蒋介石推荐了几个军统的大特务作为人选。 若如戴笠所期望的那样,那么军统在上海的势力将会大为膨胀。可出乎戴笠意料的是,上海市长、淞沪警备司令由钱大钧担任,宣铁吾成了警察局长。 钱大钧是侍从室一处主任,兼任军统局长,论资历,别说戴笠差得多,连汤恩伯也是比不上的。宣铁吾是黄埔一期生,浙江人,他和蒋经国属于称兄道弟的亲密关系。 钱大钧、宣铁吾都曾当过老蒋的侍卫长,属于老蒋绝对的心腹。将这两人同时放到上海任职,多少有点针对汤恩伯和戴笠的味道。至于杜月笙,抗战胜利后,上海不再有租界,青红帮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对失去利用价值帮会头子,老蒋怎么可能再使用,想当上海市长,完全是杜月笙一厢情愿的臆想罢了。 戴笠和钱大钧的关系一般,和宣铁吾属于交恶状态。抗战中后期,军统势力急剧膨胀,在戴笠兼任缉私署署长后,军统大小特务走私牟利,影响恶劣。后来,老蒋为了限制戴笠的权力,改由宣铁吾担任缉私署长。宣铁吾到任后,将缉私署进行了“大换血”,总署的机关人员、各省的缉私处处长,凡是军统人员,一律撤换,戴笠为此多次和宣铁吾交涉,但均告无果,两人彻底撕破脸。 钱大钧、宣铁吾到上海后,戴笠知道军统势力难以扩展,于是将目光转向南京。可老蒋依旧不理会戴笠报上去的人选,点名让宪兵司令部的参谋长韩文焕担任南京警察厅长。 宪兵总司令张镇,曾和宣铁吾联合,查扣了不少军统人员私运的货物,他和戴笠也是势同水火的关系。 紧接着,陈焯被委任为北平警察局长,他是中统的人。如此一来,上海、南京、北平这三大城市的警察局长,分别由缉私、宪兵、中统的人担任,军统一无所获。 9月以后,老蒋又先后任命了十几个大城市的警察局长,其中中统的人最多,占了将近一半,军统只得了武汉、天津两地。这些地方的警察局长虽是要职,但对老蒋而言,还真算不上多要害的岗位,他之所以要亲自圈定,就是为了打压军统,不愿让军统的人员占据过多的岗位。 上海地位重要,为了便于军统的工作,戴笠不得不低姿态的去找宜铁吾,希望能在警察局的重要岗位安插一批军统人员。要说完全不用军统人员,也确实说不过去,宜铁吾很不情愿的让出了部分职务,但大部分的处、队长,则由宜铁吾指定的非军统人员担任。 在钱大钧调离后,宣铁吾又兼任了淞沪警备司令,权力更大。宣铁吾在上海期间,无论是军统还是后来的保密局,始终是被压制的。 更让戴笠没有想到的是,老蒋还成立了一个“五人小组”,他兼任组长,其余四人为钱大钧、宣铁吾、唐纵、胡宗南。 唐纵是黄埔六期生,军统元老,早期的“十人团”之一。唐纵在侍从室担任主管情报的第六组少将组长时,老蒋又给了他军统局帮办的头衔,名为“帮办”,实有监视的味道。唐纵对老蒋一副完全服从的姿态,博取了好感和信任。抗战胜利后,老蒋任命唐纵为内政部政务次子,并圈定他为警察总署署长的人选,此时唐纵的地位,已不在戴笠之下。 胡宗南是老蒋最信任的黄埔一期生,有“天子第一门生”之称,他和戴笠是结义兄弟。对胡宗南而言,他和戴笠私交再好,但若选边站的话,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到老蒋一边。胡宗南和戴笠几乎是无话不谈,他掌握了戴笠许多的私密,老蒋把胡宗南拉入“五人小组”,不得不说是极狠的一招。 “五人小组”之后,老蒋又设立了一个“八人小组”,成员是宣铁吾、陈焯、李士珍、黄珍吾、叶秀峰、戴笠、郑介民、唐纵。 李士珍是黄埔二期生,国民党警察系统的元老,和戴笠为争夺警权闹得不可开交,仇怨很深。 黄珍吾是黄埔一期生,他早年在康泽的“别动队”,后又加入三青团,继而成为青年军的骨干,是蒋经国系统的人,很戴笠几无交往。 叶秀峰是调查科(中统前身)首任科长,徐恩曾被撤职后,由他主持中统事务。中统和军统明争暗斗多年,叶秀峰和戴笠自然是不和的。 郑介民是黄埔二期生,军统元老,不过他身份特殊,此时已是军委会的中将厅长,和戴笠的关系很是微妙。 由此可以看出,戴笠在“八人小组”中,很是孤立,这个小组名义上是改组军统、中统的协调机构,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中统的特务头子徐恩曾已被老蒋撤去本兼职务“永不叙用”,显然矛头指的就是戴笠及他掌控的军统。 “八人小组”开会时,戴笠话语权不强,面对提出的裁撤方案,他不能强行拒绝,只能采取“拖字诀”。 为了留条后路,戴笠积极谋求海军总司令一职,并推荐桂永清担任副总司令。就在戴笠四处奔走的时候,他在岱山坠机身亡,一切筹划都落了空。
1945年8月下旬,蒋介石任命钱大钧为上海市长、宣铁吾为上海警察局长,觊觎市长职
玲珑说历史
2025-01-10 22:12:00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