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只能在短期为车企赢得喘息的机会,中长期来看不可持续。预计未来16~18个月将会出现调整,预计到2026年年中之前,车市价格会进入到比较稳定的状态。”1月9日,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合资品牌和豪华车品牌在过去几年价格基本稳定,但其价格在2023年和2024年出现了剧烈变化。以日系燃油车为例,过去其促销价格在9%左右,现在则在22%左右,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白热化的竞争加剧了传统车企的生存压力,也引发了车企对价格战背后的反思。罗兰贝格方面认为,单纯的价格战难以持续,反而有可能削弱品牌价值,造成长期的利润流失。因此,对于车企而言,本地化产品定义、差异化品牌营销、核心零部件的垂直整合及技术创新等是重塑价值的关键抓手。
事实上,当前中国汽车行业的利润正在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汽车市场研究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在第十一届金轩奖颁奖典礼上表示,当前国内汽车行业上下游的利润并不均衡,产业链上游的企业利润增长,而下游的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当前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只有4.4%,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崔东树说。
罗兰贝格在其近期发布的《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中也表示,车企利润下滑为其财务状况带来显著挑战,面对盈利压力,车企不得不减少中长期的研发和基础设施投资,短期预算也相应缩减,尤其是在市场推广和新品投放上或削减支出。
“降本增效已成为汽车产业企业当前的通用主题。”罗兰贝格方面认为,为了更好地应对全价值链的成本压力,车企、经销商和后市场企业不应只关注单一环节,而应着眼全渠道进行升级,以寻求价值链盈利改善机会,提升客户体验、优化销售流程、加强数据分析和精准营销等将成为关键。
实际上,多家汽车集团已在2024年拉开组织转型变革的序幕。进入2025年,罗兰贝格方面预计传统车企的改革将聚焦两大方向:其一是管理模式转变;其二是深化战略整合,强化战略协同,推进集团内资源整合与高效融合,明晰各品牌定位以减少利益冲突、提高资源利用率,发挥集团体系化优势。合资企业则开始自我转型,重新调整中国管理,加强本地组织决策能力。
而面对海外市场的变化,罗兰贝格方面认为,出海的车企和零部件企业需从出口思维转向国际化经营思维,从低门槛市场覆盖转向高价值市场突破,在全球政经格局深刻变化的同时,抓住区域突破的窗口期。
“预计在2030年中国车企的海外销量中,约50%将来自本地化制造。本地化经营能力和销量的腹地突破成为重要课题,包括构建国际化总部、属地化运营体系,如何打造本地化的全价值链能力等。”郑赟表示。
崔东树则预测,在中国汽车出口中,插电混动车将有巨大的增长机会。他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出口将呈现稳定增长,乘用车出口总体将保持10%的增速。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2023年我国手机出口超8亿台,笔记本出口1.4亿台,电视机出口近1亿台,而我国汽车出口现在只有500万辆左右的规模,未来会向千万辆级规模发展。”崔东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