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狭窄原以为是肿瘤,孰料是胰腺长“偏”了

扬眼 2025-01-11 03:06:03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周子孺在科主任占强的指导下于消化内镜权威杂志《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中科院1区,IF=6.7)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个特殊案例引起关注。

29岁小伙子乔先生(化姓)体检意外发现肝功能异常,伴有皮肤和眼白轻微发黄,遂来到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就诊。消化内科医师接诊后发现,患者肝功能指标高,且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总管胰腺段管腔狭窄,立即安排其入院诊治。在完善肿瘤指标、自身免疫性肝炎抗体等一系列必要的指标检查后,消化内科组织讨论,建议进一步完善EUS(超声内镜)及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检查,以明确胆总管胰腺段管腔狭窄具体原因。两项检查显示,乔先生胆总管中段有狭窄,狭窄部位黏膜环形不对称乳头状增生,并伴有扭曲血管,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粗黑带和团块,无法排除恶性肿瘤作为狭窄原因的可能性。在详细观察病灶后,医生对狭窄增生区域进行多次活检,并置入了胆道塑料支架进行引流。出乎意料的是,活检病理报告提示为胰腺组织,可以见到典型的导管及腺泡结构,并未见肿瘤细胞。

真相大白!原来胆总管狭窄的“真凶”是罕见的异位胰腺,乔先生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由于置入支架后引流顺利,经复查,乔先生的肝功能和肿瘤指标水平恢复正常,经过多学科MDT讨论并与患者详细沟通后,择期行局部病变切除和胆肠吻合手术治疗。

异位胰腺,是胰腺本身以外生长的与正常胰腺组织没有关联的胰腺组织,属于一种先天性畸形,以十二指肠最多见,偶尔也可见于胆囊、胆管、肝脏、脾脏等。虽然是一种罕见的事件,异位胰腺有恶性转化可能,报告其发生率为0.7%~1.8%。异位胰腺多位于黏膜下层,诊断较为困难,既往报道的胆道异位胰腺均为手术切除后病理明确。乔先生这一病例表明,通过消化内镜EUS和ERCP的协作获取病理明确诊断,使得这一年轻患者避免了大范围手术创伤,改善了生活质量。仁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