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非洲面临三大安全威胁,中国需打破传统合作思维

观察者网 2025-01-11 10:57:04

编者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将于1月5日至11日应邀访问纳米比亚、刚果(布)、乍得、尼日利亚。这也是中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

观察者网为此连线国际问题学者、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邀其探讨中非关系发展史,并展望中非未来合作前景。

[对话/观察者网唐晓甫]

观察者网:我国外长连续35年年初首访非洲,为什么非洲对我们的外交那么重要?在非洲还被西方视作“被遗忘的大陆”时期,我们为何会选择非洲而不是其他地方作为我国外长的年度首访目的地?

高志凯:中国与非洲54个国家中的53个保持着双边关系,这种关系与西方国家和非洲的关系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每当我在其他地方遇见非洲朋友时,我们总是以兄弟姐妹相称,这种特殊的关系十分珍贵。中国历史上从未对非洲国家进行过系统性的歧视,双方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的关系,这和很多发达国家比起来完全是云泥之别。

历史上许多西方国家都在非洲进行殖民统治,贩卖黑人并在殖民地推行奴隶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许多黑人丧命。当时,非洲人在欧美人眼中甚至不被视为人类。美国国父华盛顿的假牙中就含有奴隶的牙齿。根据美国宪法,奴隶甚至只被视为五分之三的人口,用以计算各州在联邦众议院的席位,而他们的“投票权”却由奴隶主所掌控。这种对美国黑人非人化的法律,直到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才被废除。

在非洲再次被西方“发现”之前,西方国家将对非洲的援助作为其国内政治的表演地,不停地干涉当地内政,迫使其接受西方的价值观。然而,在具体行动中,西方却将非洲遗忘。现今,西方为了资源重新接触非洲,提高其地位,还声称“不能让中国独占非洲”。他们的用意很明确,就是为了利用其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力,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强加于非洲,以低成本攫取资源。

与之相比,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完全不同。中国视每个非洲人为兄弟姐妹,双方关系中没有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使得中国与非洲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与以埃及为首的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一直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解放事业,提供大量物质支持和军事培训。中国帮助非洲国家赶走殖民者,促进了非常深厚的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数十年来,中国持续推动与非洲的友好往来,修建了众多大桥、工厂和道路。

2023年7月25日,莫桑比克马普托省皮科科村学校的孩子们站在装有中国援助的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房屋前。“万村通”项目旨在为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项目2018年在莫桑比克启动,为该国1000个村落、2万户家庭和3000个公共场所安装卫星电视设备,提供电视信号和节目,覆盖农村人口达250万。图源:新华社

如今,中国吸纳了许多来自非洲的留学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关系,推进新时代中非友谊建设。当今的中非关系是一种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的关系,值得全球人民学习。中国珍视这一关系背后的历史意义,并愿意持续推进这一关系的发展。因此,中国外长将首访目的地选定为非洲。

观察者网: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历久弥新,新中国建立后,长期支持非洲人民的反殖民独立斗争,为非洲大陆脱离殖民体系作出巨大贡献,而在非洲兄弟的支持下,新中国也在1971年成功回归联合国,重获安理会合法席位。您如何评价中非合作的历史?近年来西方主导的媒体宣传战将我国对非洲的投资污蔑为“新殖民主义”,我们应该如何向中非民众科普中非传统友谊,消除西方有害信息在非洲的影响?

高志凯:中非合作交往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中国和埃及建立外交关系,支持非洲独立为标志。在政治上,中国与非洲实现了平等合作、相互支持,为打击殖民主义占领行为作出了巨大贡献。

非洲独立后,国家一穷二白,几乎所有像样的东西都被殖民国家带走了。这时,中国对非洲展开了无私援助,建设了以坦赞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并为了实现互联互通牺牲了许多工人和技术人员。我们勒紧裤腰带,尽力帮助非洲国家。当时,非洲当地没有什么产品,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也未达到一定高度,对非洲没有需求。因此,中非关系主要以政治支持和相互尊重为主。

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中非关系进入第二个阶段,货物贸易成为主流。

第三个阶段从2000年左右开始,中国加入WTO后,经济飞速发展,许多中国产品卖到了非洲,让非洲的兄弟姐妹们享受到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果实。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对非洲的原材料需求增加,基于商贸需求我们对非洲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中非关系上了一个大台阶。

现在,中非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正利用几十年来的“致富先修路”以及“无工不富”等发展经验教非洲国家如何致富。我认为中国和非洲国家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纵使两边远隔万水千山,中国也毫不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当然,非洲每个国家情况不同,面临的挑战也不同,因此他们需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道路。

西方国家面对中非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一种酸葡萄心态。他们的动作有两个目的:一是他们在非洲的建设搞得不好,对中非良好关系和经济交往感到不舒服,希望通过暗施冷箭破坏中非之间的正常交往;二是用“新殖民主义”这个词掩盖他们旧时代殖民主义中滥杀黑人、强运奴隶、压榨黑人血汗的黑历史,用中国几十年来在非洲的功绩“零成本”洗白他们在非洲的滔天罪行。

非洲的兄弟姐妹们其实都听得懂,虽然他们不是奴隶,但他们知道自己祖祖辈辈的历史,知道家里、社团里、村里都有被白人奴役的历史。他们知道今天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拥有自由,是因为他们实现了独立,把殖民者赶走了。因此,当一些国家、记者、学者说中国在搞“新殖民主义”时,我们一定要把话说明白,揭露当年殖民主义的罪行,然后把我们对非洲的贡献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对比,让非洲人民自己评判,让他们感受来自中国的尊重。

美国人还在造谣中国在非洲搞债务陷阱。我在非洲和国际上谈到这一问题时经常反问:现在谁欠中国钱最多呢?不是非洲,而是美国。我们会发现即便现在中国在减持美国国债,美国依旧欠着我们7600亿美元的国债。而我们每次增持美国国债,美国就偷着乐,一旦减持,就有一批人上蹿下跳坐不住。

我还经常举一个例子,美国十九世纪建设了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铁路网络,但它的钱是从哪来的?他们当时没有足够的钱,于是JP·摩根这样的金融家跑到欧洲去借钱,邀请英法德等国家投入美国的建设,才完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当然,由于美国建设铁路太多,一时半会儿产生不了足够利润,不少铁路公司破产了,后来欧洲国家在美国的投资不少成为了一场灾难,美国人却因此发展起来了。当时没人说美国设置了一个债务陷阱,骗欧洲人的钱帮它把铁路系统建起来。那么为什么中国在非洲帮助非洲国家建设铁路、公路、发电厂等就成了债务陷阱呢?这些西方人不讲这些事实。

一块地是生地,它的价值会非常低。但如果一条铁路修过来,甚至在旁边设置一个站台,那它周围的土地会升值。中国在过去十多年里,每个省、市、县甚至村都在争先恐后地争夺铁路线路,希望铁路能从自己的辖区经过、设站。如果有高速公路规划,他们也一定要争取在本地设一个服务区。

这是因为中国尝到了交通发展带动经济的甜头,要发达致富就必须修路。道路这种交通设施,促进的是人员、货物、信息的流动,压缩了沟通的时间和空间。现在上海和北京可以实现当日高铁通勤,深圳到北京也可以八小时高铁直达,这和我当年十八个小时坐绿皮火车才能到北京读书不可同日而语。

有这么大的潜在利益,西方人反而污蔑我们在非洲帮当地人修路是债务陷阱。他们不想让非洲享受到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好处,希望非洲人民永远停留在愚昧之中——这才是他们污蔑我们搞“新殖民主义”的真实想法,其心可诛。

阿布贾-卡杜纳铁路(阿卡铁路)全长186.5公里。它是尼日利亚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也是非洲首条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铁路。图为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拍摄的阿卡铁路起点站伊都火车站。图源:新华社

我很欣慰,我们的非洲兄弟姐妹大多是有头脑的,但我们也要讲好自己的非洲故事,不能任由西方国家针对中非关系肆意歪曲讽刺、道听途说、混淆黑白。

3 阅读:327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提供丰富而专业的国际国内资讯。